希望人没事 - AP心理ICU

  • 希望人没事 - AP心理ICU
  • Unit 1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Psychology
    • 1.1 Theoretical Approaches 理论研究方法
      • 1.1.1 Structuralism 构造主义
      • 1.1.2 Functionalism 机能主义
      • 1.1.3 Psychoanalytic / Psychodynamic 精神分析 / 精神动力学派 [1st Force]
      • 1.1.4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 [2nd Force]
      • 1.1.5 Gestalt Psychology 格式塔心理学
      • 1.1.6 Humanistic / Positive Psychology 人本主义 / 积极心理学 [3rd Force]
      • 1.1.7 Cognitive Psycology 认知心理学
    • 1.2 Other Key People 其他关键的人
      • 1.2.1 G. Stanley Hall
      • 1.2.2 Mary Whiton Calkins
      • 1.2.3 Margaret Floy Washburn
      • 1.2.4 Dorothea Dix
      • 1.2.5 Charles Darwin
    • 1.3 Research Methods 心理学研究方法
      • 1.3.1 Observation 观察法
        • 1.3.1.1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 自然观察法
        • 1.3.1.2 Laboratory Observation 实验室观察法
      • 1.3.2 Case Study 个案研究法
      • 1.3.3 Longitudinal Studies 纵向研究法
      • 1.3.4 Cross-sectional Studies 横向研究法
      • 1.3.5 Surveys 调查法
      • 1.3.6 Correlation Studies 相关性研究
      • 1.3.7 Experimental Study 实验
    • 1.4 Experiment Method 实验相关
      • 1.4.1 Independent Variable 自变量
      • 1.4.2 Dependent Variable 因变量
      • 1.4.3 Irrelevant Variable 无关变量
      • 1.4.4 Operational Definition 操作性定义
      • 1.4.5 Experimenter Effect 实验者效应
      • 1.4.6 Rosenthal Effect 罗森塔尔效应
      • 1.4.7 Placebo Effect 安慰剂效应
      • 1.4.8 Double Blind 双盲:实验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组别
      • 1.4.9 Single Blind 单盲:被试者不知道组别,实验者知道
      • 1.4.10 Random Assignment 随机分配
      • 1.4.11 Random Selection / Sampling 随机抽样
      • 1.4.12 Reliability 信度:结果可复现
      • 1.4.13 Validity 效度:结果正确
    • 1.5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Psychology 统计学相关
      • 1.5.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频数分布
      • 1.5.2 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正态分布曲线
      • 1.5.3 Skewed Distribution 偏态分布
      • 1.5.4 Binomial Distribution 双峰分布
      • 1.5.5 Median 中位数, Mean 平均数, Mode 众数
      • 1.5.6 Significant Difference 统计学显著
    • 1.6 Ethical Guidelines in Psychology 伦理规定
  • Unit 2 Biological Bases of Behavior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 2.1 Interaction of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 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 2.1.1 Adaption Studies 收养研究
      • 2.1.2 先天基因和后天经验共同塑造人
      • 2.1.3 Chromosomes 染色体
      • 2.1.4 Zygote 受精卵
      • 2.1.5 Gene 基因
      • 2.1.6 Homozygous 纯合子 -- 同卵双生子
      • 2.1.7 Heterozygous 杂合子 -- 异卵双生子
      • 2.1.8 Dominant Gene 显性基因
      • 2.1.9 Recessive Gene 隐性基因
      • 2.1.10 Genetic Disorder 遗传病
        • 2.1.10.1 Down Syndrome 唐氏综合症
        • 2.1.10.2 Klinefelter's Syndrome 克氏综合征
        • 2.1.10.3 Turner's Syndrome 特纳氏综合征
        • 2.1.10.4 Huntington's Chorea 亨廷顿舞蹈症
      • 2.1.11 Darwin, Evolution 达尔文,进化论 -- Natural Selection 物竞天择
      • 2.1.12 Gregor Mendel 孟德尔 -- 豌豆实验,基因
      • 2.1.13 Robert Plomin -- Genetics Researcher 基因研究者
    • 2.2 Endocrine System 内分泌系统
      • 2.2.1 Glands 腺体
      • 2.2.2 Hormones 激素 -- 腺体释放的物质
      • 2.2.3 各个腺体对应激素
    • 2.3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
      • 2.3.0 Grey Matter, White Matter 灰质,白质
      • 2.3.1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
        • 2.3.1.1 Brain 脑
        • 2.3.1.2 Spinal Cord 脊髓 -- 连接脑和边缘神经系统
      • 2.3.2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 Limbic 边缘神经系统
        • 2.3.2.1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自主神经系统 / 植物性神经系统
          • 2.3.2.1.1 Sympathetic Division 交感神经
          • 2.3.2.1.2 Parasympathetic Division 副交感神经
        • 2.3.2.2 Somatic Nervous System 躯体神经系统
          • 2.3.2.2.1 Sensory System (afferent 传入的) 感觉神经系统
          • 2.3.2.2.2 Motor System (efferent 传出的) 运动神经系统
      • 2.3.3 Neuron 神经元
      • 2.3.4 信息在突触 Synapse上的传递
      • 2.3.5 Neurotransmitter 一些神经递质
        • 2.3.5.1 Acetylcholine (ACh) 乙酰胆碱
        • 2.3.5.2 Dopamine (DA) 多巴胺
        • 2.3.5.3 Norepinephrine (NE) 去甲肾上腺素
        • 2.3.5.4 Serotonin 血清素
        • 2.3.5.5 GABA 氨基丁酸
        • 2.3.5.6 Endorphins 胺多酚
      • 2.3.6 Brain 脑
        • 2.3.6.0 左右相反 e.g. 左手, 右脑
        • 2.3.6.1 Forebrain 前脑
          • 2.3.6.1.1 Thalamus 丘脑 -- 感觉信息的中转站,传入大脑皮层
          • 2.3.6.1.2 Hypothalamus 下丘脑
          • 2.3.6.1.3 Limbic System 边缘神经系统
          • 2.3.6.1.4 Cerebrum 大脑
          • 2.3.6.1.5 Cerebrum Cortex 大脑皮层 -- 做决策,分析,决断
        • 2.3.6.2 Midbrain 中脑 -- 脑干 (Brainstem) 的一部分
        • 2.3.6.3 Hindbrain 后脑
          • 2.3.6.3.1 Cerebellum 小脑 -- 控制平衡 Balance
          • 2.3.6.3.2 Medulla 脑髓 -- 心跳,呼吸,吞咽
          • 2.3.6.3.3 Pons 脑桥 -- 传递信息 Relay Messages
          • 2.3.6.3.4 Reticular Formation 网状结构 -- 保持清醒 Controlling arousal and attention
        • 2.3.6.4 其他结构
          • 2.3.6.4.1 Hippocampus 海马体 -- 学习,记忆 learning, memory
          • 2.3.6.4.2 Amygdaloid 杏仁核 -- 情感相关, Confusion, Anxiety, Fear, Anger, Aggression
          • 2.3.6.4.3 Pituitary Gland 垂体 -- 调节内分泌系统
          • 2.3.6.4.4 Corpus Callosum 胼胝体 -- 连接左右半球
        • 2.3.6.5 Brain Lobes 脑叶
          • 2.3.6.5.1 Frontal Lobe 额叶 -- 复杂问题,肌肉 -- primary motor cortex
            • Broca's Area 布洛卡区 -- 位于左额叶
            • Broca区损坏 -- Broca Apasia / Expressive Aphasia -- 听的懂,说不流利
            • 研究者:Paul Broca
          • 2.3.6.5.2 Parietal Lobe 顶叶 -- 处理感觉 --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 2.3.6.5.3 Occipital Lobe 枕叶 -- 视觉 -- primary visual cortex
          • 2.3.6.5.4 Temporal Lobe 颞叶 -- 听觉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 Wernicke's Area 韦尼克区 -- 位于左颞叶
            • Wernicke区损坏 -- Wernicke Apasia / Understanding Aphasia -- 听不懂,说得流利
            • 研究者:Carl Wenicke
          • Spatial Neglect (Unilateral Neglect) 空间性忽视/单侧性忽视
    • 2.4 研究脑的手段
      • 2.4.1 Split-brain surgery 裂脑手术 -- Roger Sperry
      • 2.4.2 Lesioning Studies 损伤研究
      • 2.4.3 Brain Stimulation 大脑穿刺技术 (通过电击,观察一个脑区被刺激后的反应)
      • 2.4.4 Computed Tomography (CT) 计算机断层扫描
      • 2.4.5 Me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核磁共振
      • 2.4.6 Functional MRI 功能性核磁共振 -- Oxygen Levels in Blood 追踪血氧饱和度
      • 2.4.7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脑电图
      • 2.4.8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看新陈代谢 Metabolic
    • 2.5 脑的适应性 Neuroplasticity
      • 2.5.1 经验可以重塑大脑 (某些皮层被放大) Experience can sculpt features of brain structures
      • 2.5.2 伤害可以导致神经重组 Neural Reorganization
      • 2.5.3 可能诞生新的神经元
      • 2.5.4 大脑重塑有极限
      • 2.5.5 年龄增大,重塑能力下降
      • 2.5.6 Michael Gazzaniga --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 Father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 2.6 脑与药物
      • 2.6.1 Agonists 兴奋剂
      • 2.6.2 Antagonists 拮抗剂
      • 2.6.3 Drug Dependence 药物依赖
      • 2.6.4 Drug Tolerance 药物耐受性
      • 2.6.5 Drug Withdrawal 药物戒断
    • 2.7 Sleeping and Dreaming 睡眠与梦境
      • 2.7.1 Sleep -- Biological Rhythms 生理节律
      • 2.7.2 Sleep -- Hypothalamus 下丘脑 -- Melatonin 褪黑素
      • 2.7.3 Sleep -- 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 -- Serotonin 血清素
      • 2.7.4 睡着了有意识!!状态与醒着相对
      • 2.7.5 不同阶段的梦
        • 2.7.5.1 Awake 醒着 -- $\beta$ -- 低Voltage, 高Frequency
        • 2.7.5.2 Drowsy 困 -- $\alpha$
        • 2.7.5.3 Stage 1 Sleep 第一阶段 -- $\theta$ -- 10min
        • 2.7.5.4 Stage 2 Sleep 第二阶段 -- 混合 + Sleep Spindle -- 20min
        • 2.7.5.5 Stage 3/4 Sleep 第3/4阶段 -- $\delta$ -- 熟睡, Slow-wave 短波 -- 40min
        • 2.7.5.6 REM Sleep 快速眼动期 -- $\beta$ -- 做梦,容易惊醒
      • 2.7.6 理论1 -- 逃避predators的active time
      • 2.7.7 理论2 -- 身体健康,身体修补,etc.
      • 2.7.8 病
        • 2.7.8.1 Somnambulism 梦游症
        • 2.7.8.2 Night terrors 噩梦
        • 2.7.8.3 Restless leg syndrome 下肢不灵
        • 2.7.8.4 Nocturnal leg cramps 夜间腿部痉挛
        • 2.7.8.5 Hypersomnia 嗜睡
        • 2.7.8.6 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 节律混乱 -- 可以用褪黑素 (Melatonin) 调节
        • 2.7.8.7 Enuresis 遗尿症
  • Unit 3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感觉和知觉
    • 3.0 区分感觉和知觉
    • 3.1 Sensation 感觉
      • 3.1.1 Measurement of Sensation 感觉的测量
        • 3.1.1.1 Susceptibility 感受性
        • 3.1.1.2 Absolute Threshold 绝对感受阈限
        • 3.1.1.3 Difference Threshold 差别感受阈限
      • 3.1.2 Sensation Phenomenon 感觉现象
        • 3.1.2.1 Habituation 习惯化
        • 3.1.2.2 Sensory Adaption 感觉适应
        • 3.1.2.3 Synesthesia 联觉
    • 3.2 Perception 感觉
      • 3.2.1 Constancies 恒常性
      • 3.2.2 Organization Priciple (认为哪些东西是一组的) -- Gestalt Principles
        • 3.2.2.1 Proximity (Nearness) 邻近性原则
        • 3.2.2.2 Similarity 相似性原则
        • 3.2.2.3 Closure 封闭性
        • 3.2.2.4 Continuity 连续性
        • 3.2.2.5 Common Region
        • 3.2.2.6 Simplicity 简洁性原则
      • 3.2.3 Depth Perception 深度知觉
        • 3.2.3.1 Monocular Depth 单眼深度
          • 3.2.3.1.1 Pictorial Depth Cues 图片上的深度暗示
          • 3.2.3.1.2 Motion Parallax 运动视差 -- 近快远慢,近反远正
        • 3.2.3.2 Binocular Depth 双眼深度
          • 3.2.3.2.1 Retinal Disparity 双眼视差 -- 两只眼睛看到的不一样
          • 3.2.3.2.2 Convergence 双眼辐合
          • 3.2.3.2.3 Visual Cliff Experiment 视崖实验
      • 3.2.4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信息处理
        • 3.2.4.1 Bottom-up Processing 自底向上处理 -- 不熟的人
        • 3.2.4.2 Top-down Processing 自顶向下处理 -- 熟人
          • 3.2.4.2.1 Context Effect
          • 3.2.4.2.2 Perceptual Set 知觉定式
      • 3.2.5 Illusion 错觉
        • 3.2.5.1 Ames Room Experiment
        • 3.2.5.2 Illusory Correlation
      • 3.2.6 Subliminal Stimuli 阈下知觉
      • 3.2.7 Cocktail Party Effect 鸡尾酒会效应
    • 3.3 Vision 视觉
      • 3.3.1 Visual Sensation 视觉感受
        • 3.3.1.1 Light 光
        • 3.3.1.2 HSV色彩模型
          • 3.3.1.2.1 Hue 色相 -- 波长 Wavelength
          • 3.3.1.2.2 Saturation 饱和度 -- 振幅 Amplitude
          • 3.3.1.2.3 Value / Brightness 明度 -- 纯度 Purity
        • 3.3.1.3 眼的结构图
        • 3.3.1.4 Lens 晶状体 -- 调节焦距
        • 3.3.1.5 Cornea 角膜
        • 3.3.1.6 Iris 虹膜
        • 3.3.1.7 Pupil 瞳孔 -- 虹膜上,让光进入
        • 3.3.1.8 Retina 视网膜
          • 3.3.1.8.1 Cone Cells 视锥细胞 (Photoreceptor cells)
          • 3.3.1.8.2 Rod Cells 视杆细胞 (Photoreceptor cells)
          • 3.3.1.8.3 Bipolar Neurons 双极神经元
          • 3.3.1.8.4 Ganglion Cells 神经节细胞
          • 3.3.1.8.5 Optic Disc 视盘 / 视神经乳头
          • 3.3.1.8.6 Blind Spot 盲点
          • 3.3.1.8.7 Fovea 中央凹
        • 3.3.1.9 Optic Chiasma 视神经交叉
        • 3.3.1.10 Receptor: Photoreceptor Cells (Rod / Cone)
      • 3.3.2 Visual Perception 视觉感知
        • 3.3.2.1 现象1:Afterimages 后像
          • 正后像
          • 负后像
        • 3.3.2.2 现象2:Color Blindness 色盲
        • 3.3.2.3 理论1:Trichromatic ("Three Color") Theory 三色说
        • 3.3.2.4 理论2:Opponent-Process Theory 拮抗理论
    • 3.4 Audition 听觉
      • 3.4.1 Auditory Sensation 听觉感受
        • 3.4.1.1 Sound waves 声波
          • 3.4.1.1.1 Pitch 音高 -- Frequency 频率
          • 3.4.1.1.2 Loudness 响度 -- Amplitude 振幅
          • 3.4.1.1.3 Timbre 音质 -- Purity 纯度
        • 3.4.1.2 耳的结构图
        • 3.4.1.3 External Ear 外耳
          • 3.4.1.3.1 Pinna 耳廓
          • 3.4.1.3.2 Auditory Canal 外耳道
        • 3.4.1.4 Middle Ear 中耳
          • 3.4.1.4.1 Ossicle 听小骨
          • 3.4.1.4.2 Eardrum 鼓膜
        • 3.4.1.5 Inner Ear 内耳
          • 3.4.1.5.1 Semicircular Canals 半规管
          • 3.4.1.5.2 Cochlea 耳蜗
          • 3.4.1.5.3 Corti 柯蒂氏器
          • 3.4.1.5.4 Receptor: 基底膜 (Basilar Membrane) 上的听毛细胞 (Hair Cell)
      • 3.4.2 Auditory Perception 听觉感知
        • 3.4.2.1 理论1:Place Theory 位置理论
        • 3.4.2.2 理论2:Frequency Theory 频率理论 (Theory of Telephone)
        • 3.4.2.3 理论3:Neural Volleying Theory 神经齐射理论
    • 3.5 Chemical Senses 味觉嗅觉
      • 3.5.1 Taste 味觉, Taste Buds 味蕾
      • 3.5.2 Smell 嗅觉
        • 3.5.2.1 Olfactory Bulb 嗅球
        • 3.5.2.2 Receptor: Olfactory Cilia 嗅毛
        • 3.5.2.3 Nasal Passage 鼻部通道
    • 3.6 Body Senses 身体知觉
      • 3.6.1 Vestibular 前庭知觉 -- 平衡感
      • 3.6.2 Kinesthesis 运动感 -- 控制运动
    • 3.7 Gate Theory 门控理论
  • Unit 4 Learning 学习
    • 4.1 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条件反射
      • 4.1.1 Ivan Pavlov 巴普洛夫
      • 4.1.2 UCS - Unconditioned Stimulus 非条件刺激
      • 4.1.3 UCR - Unconditioned Response 非条件反射
      • 4.1.4 CS - Conditioned Stimulus 条件刺激
      • 4.1.5 CR - Conditioned Response 条件反射
      • 4.1.6 NS - Neutral Stimulus 无关刺激
      • 4.1.7 条件反射的本质:把无关刺激变为条件刺激
      • 4.1.8 条件反射的条件
        • 4.1.8.1 CS在UCS之前 -- 先摇铃铛再给吃的
        • 4.1.8.2 CS和UCS间隔很短(<5s)
        • 4.1.8.3 重复多次
        • 4.1.8.4 CS必须和其他刺激有区别 (Discrimination)
      • 4.1.9 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 4.1.9.1 Acquisition 学习 (CS和UCS配对)
        • 4.1.9.2 Extinction 消退 (只给CS)
        • 4.1.9.3 Spontaneous Recovery 自然恢复 (只给CS)
        • 4.1.9.4 Second Spontaneous Recovery 第二次自然恢复 (只给CS)
      • 4.1.10 Generalization 泛化 -- 分不清相似的刺激 -- Little Albert实验
      • 4.1.11 Discrimination 分化 -- 分得清相似的刺激
      • 4.1.12 Higher-order Learning 高阶学习 -- 套娃条件反射
      • 4.1.13 不同的Conditioning
      • 4.1.14 先CS再UCS -- Forward Conditioning
      • 4.1.15 CS,UCS同时 -- Simultaneous Conditioning
      • 4.1.16 先UCS后CS -- Backward Conditioning
    • 4.2 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性条件反射
      • 4.2.1 B. F. Skinner 斯金纳 -- Skinner Box 实验
      • 4.2.1 Reinforcement 强化
      • 4.2.2 Positive Reinforcement 正强化 -- 给一个想要的刺激 (给吃的)
      • 4.2.3 Negative Reinforcement 负强化 -- 去掉一个不想要的刺激 (不给电击)
      • 4.2.4 Primary Reinforcers 初级强化物 -- 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的强化,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 4.2.5 Secondary Reinforcers 二级强化物
      • 4.2.6 Punishment 惩罚
      • 4.2.7 Positive Punishment 正惩罚 -- 给一个不好的刺激 (电击)
      • 4.2.8 Negative Punishment 负惩罚 -- 去掉一个想要的刺激 (不给吃的)
      • 4.2.9 强化的分类
        • 4.2.9.1 比例式 Ratio -- 强化和操作的次数的比例 -- e.g. 干多少个东西来多少钱
          • 4.2.9.1.1 定比例式 Fixed Ratio -- 这个比例固定 -- e.g. 做一个东西一块钱
          • 4.2.9.1.2 变比例式 Variable Ratio -- 比例不固定 -- e.g. 可能做一个东西一块钱,也可能做两个东西一块钱
        • 4.2.9.2 时距式 Interval -- 按照强化的间隔时间分
          • 4.2.9.2.1 定时距式 Fixed Interval -- 强化时间间隔确定 -- e.g. 每五分钟强化一次
          • 4.2.9.2.2 变时距式 Variable Interval -- 强化时间间隔不确定 -- e.g. 可能2可能5分钟强化一次
      • 4.2.10 Variable的强化更加有效
      • 4.2.11 Extinction -- Response 降低
      • 4.2.12 Spontaneous Recovery
      • 4.2.13 应用
        • 4.2.13.1 Taste Aversion 味觉厌恶
          • 4.2.13.1.1 人:John Garcia
          • 4.2.13.1.2 吃了 -> 不好吃 -> 不吃
        • 4.2.13.2 Superstitious Behavior 迷信行为
          • 4.2.13.2.1 偶然发现做两件事可能有关联 -> 强化认知,认为有关系 -> 奇怪的宗教仪式
        • 4.2.13.3 Law of Effect 效果律 (试错说)
          • 4.2.13.3.1 人:Thorndike
          • 4.2.13.3.2 猫在盒子里,逃出来的过程就是试错 -> 逃出来画的时间越来越少
        • 4.2.13.4 Learned Helpless 习得性无助
          • 4.2.13.4.1 人:Seligman
          • 4.2.13.4.2 一只狗跳不过去一个坎 -> 不停地强化 -> 跳得过去也不去尝试 (认为跳不过去)
        • 4.2.13.5 Behavior Modeification 行为矫正 (通过Positive Reinforcement)
    • 4.3 其他
      • 4.3.1 Latent Learning & Cognitive Maps 潜在学习 & 认知地图
        • 4.3.1.1 人:Edward Chace Tolman
      • 4.3.2 Observational Learning 观察学习
        • 4.3.2.1 人:Albert Bandura
        • 4.3.2.2 人们通过观察学习,过程叫Modeling,学习的人式Models
        • 4.3.2.3 实验:看暴力影片的孩子比不看的更容易有暴力行为
  • Unit 5 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
    • 5.1 Memory 记忆
      • 5.1.1 Encoding 编码
        • 5.1.1.1 Context-dependent Learning -- 根据周边的surroundings很容易想起来东西 e.g. 回母校,想起往事
        • 5.1.1.2 State-dependent Learning -- 根据状态容易想起来的东西 e.g. 不开心的时候,想起以前不开心
        • 5.1.1.3 Divided Attention 分散注意 -- 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
        • 5.1.1.4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非注意盲视 -- 听音乐太专注,导致眼睛看得不仔细,导致车祸
        • 5.1.1.5 ADHD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多动症
        • 5.1.1.6 三种层次的信息处理
          • 5.1.1.6.1 Shallow Processing -- Structural Encoding -- 句子结构?多长?大小写?
          • 5.1.1.6.2 Intermediate Processing -- Phonemic Encoding -- 怎么读?
          • 5.1.1.6.3 Deep Processing -- Semantic Encoding -- 内容?含义?语义加工?
        • 5.1.1.7 三种深度记忆方法
          • 5.1.1.7.1 Elabortion 精细加工 -- 和其他东西关联起来一起记忆
          • 5.1.1.7.2 Dual Coding Theory 双重编码理论 -- 不同的感觉通道 (读、看、写)
          • 5.1.1.7.3 Self-reflect Encoding 自我相关编码 -- 和自己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 5.1.2 Storing 储存
        • 5.1.2.1 Sensory Memory 感觉记忆 -- 时间短,量大(包含所有感觉)
        • 5.1.2.2 Short-term Memory (STM) 短时记忆 -- \pm 2$个组块 (Chunk), 20秒 -- George A. Miller
          • 5.1.2.2.1 Rehearsal 复述 -- 复述(rehearsal)指个体通过言语重复以前识记过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 5.1.2.2.2 Chunk 组块 -- 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的组织与再编码。因此,组块是加工处理若干刺激的意义单位。
          • 5.1.2.2.3 Working Memory 工作记忆 (类似于电脑的内存)
        • 5.1.2.3 Long-term Memory (LTM) 长期记忆
          • 5.1.2.3.1 Elaborative Rehearsal 精细复述 -- 精细复述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学习材料在复述的作用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向长时记忆中转移
          • 5.1.2.3.2 Declarative Memory (Explicit Memory) 表达得出来的显性记忆
            • 5.1.2.3.2.1 Episodeic Memory 情节式的记忆 (一段经历、故事)
            • 5.1.2.3.2.2 Semantic Memory 语义性记忆 (知识、定义)
          • 5.1.2.3.3 Nondeclarative Memory (Implicit Memory) 隐形记忆 (习惯、动作, ...)
          • 5.1.2.3.4 Prospective Memory 前瞻记忆 -- 以后要做什么
          • 5.1.2.3.5 Retrospective Memory 回溯记忆 -- 做过什么
          • 5.1.2.3.6 Flashbulb Memory 闪光灯记忆 -- 是自传式记忆的一种,指对鲜明、重要的公众事件(如某国总统被刺、奥运会、世界杯、北约空袭南联盟、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等)的记忆。具体是指重要事件发生时,人们不仅能记住此事件,还能记住与此重要事件不直接相关的信息,如当时的自己身处何地、与谁在一起、以及在做什么等细节。由于周围环境中发生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而产生非常生动的记忆,这些记忆的细节丰富并且保持时间非常长。正如闪光灯一样,不仅对闪光灯印象深刻,还能记住闪光灯照亮的区域。
          • 5.1.2.3.7 Semantic Network 语义网络 -- 信息在脑中像网络一样存起来
          • 5.1.2.3.8 Connectionist or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PDP) Model 同时分布性处理模型 -- 看、听同时处理
          • 5.1.2.3.9 Conceptual Hierarchy 概念层次结构
      • 5.1.3 Retrieving 提取
        • 5.1.3.1 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s 舌尖效应 -- 记住了,但真的要用的时候,暂时性遗忘
        • 5.1.3.2 Misinformation Effect 错误信息效应
          • 5.1.3.2.1 人:Elizabeth Loftus
          • 5.1.3.2.2 询问的语言会影响人们的记忆
          • 5.1.3.2.3 Source Monitoring 源监控 -- 对记忆进行归属 (attribute)
          • 5.1.3.2.4 Source Monitoring Error 源监控错误 -- 一个东西在记忆的时候记错了,归在了另外一个东西上
          • 5.1.3.2.5 Reality Monitoring 现实监控 -- 思考记忆到底是依据外部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是自己的思考和想象的过程
        • 5.1.3.3 Distributed Practice 分配练习 -- 干干这个,干干那个,不要一直学一个东西
        • 5.1.3.4 遗忘
          • 5.1.3.4.1 Ebbinghaus Curve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5.1.3.4.1.1 一开始忘得快,然后忘得慢
            • 5.1.3.4.1.2 Nonsense Syllables 无意义音节 -- 实验的方法就是让人背这个
            • 5.1.3.4.1.3 Retention 保持量 -- 还记得多少
            • 5.1.3.4.1.4 Saving Score 节省分数 -- 一个指标:背过一次,再背一遍,两次花费的时间之差
            • 5.1.3.4.1.5 Recall 回忆 -- 完全靠自身想
            • 5.1.3.4.1.6 Recognition 再认 -- 从一堆选项中选出之前看到哪个(比Recall简单)
          • 5.1.3.4.2 Encoding Failure Theory 编码失败理论 -- 没记进去
          • 5.1.3.4.3 Decay Theory 衰退理论 -- 记忆随时间消失
        • 5.1.3.5 Interference 干扰
          • 5.1.3.5.1 Proactive Interference 前摄抑制 -- 之前学的东西干扰了之后学的东西
          • 5.1.3.5.2 Retroactive Interference 后摄干扰 -- 之后学的东西干扰了之前学的东西
      • 5.1.3 Biological Bases of Memory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 5.1.3.1 Amnesia 健忘症
          • 5.1.3.1.1 Organic Amnesia 脑功能有问题导致的健忘症
            • 5.1.3.1.1.1 Retrograde Amnesia 逆行性遗忘 -- 忘记了之前发生的事
            • 5.1.3.1.1.2 Anterograde Amnesia 顺行遗忘 -- 以后发生的事记不住了
          • 5.1.3.1.2 Infantile Amnesia -- 三岁以前的婴儿的记忆被忘记了
        • 5.1.3.2 Localized Neural Circuits 局部神经回路
        • 5.1.3.3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长期增益效应 -- 记忆可能会在大脑种创造出独特的、可重复使用的路径
    • 5.2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思考 & 解决问题
      • 5.2.1 Obstacles 解决问题的障碍
        • 5.2.1.1 Mental Set 心理定势 (下同)
        • 5.2.1.2 Functional Fixedness 功能固着 -- 惯性思维 (杯子只能喝水)
        • 5.2.1.3 Working Backward 逆向思维
        • 5.2.1.4 Confirmation Bias 确认偏差 -- 你不知道答案错了,你看了答案,最后可能想着想着认为错误的答案很有道理
        • 5.2.1.5 Belief Perservance 信念固着 --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 5.2.1.6 Hindsight Bias 事后偏见 -- 事后诸葛亮
        • 5.2.1.7 Framing 框架效应 -- A: 有95%的收益; B: 有5%的损失 -- 虽然一个道理,人们倾向于买A -- 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 5.2.2 Problem Solving -- 有个目标 -> 找解决路径 -> 问题解决
        • 5.2.2.1 Mental Images 心里表象 -- 在脑中思考的时候好像有一副画面一样 (做线代的时候脑子里有图)
        • 5.2.2.2 Problem Space 问题空间 -- 所有可能的解决路径 (机器学习第一章预备知识)
        • 5.2.2.3 * Algorithm 算法式 -- 一步一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5.2.2.4 * Heuristic 启发式 -- 设定一个标准,然后想 -- 比方说定一个原则“好看”
          • 5.2.2.4.1 Availability Heuristic 易得性启发 -- “飞机比火车更容易出事” -- 人们更容易想起来飞机出事
          • 5.2.2.4.2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代表性启发 -- “一个人很nerdy,别人认为他是学工科的” -- 这个形象和人们对工科的刻板影响相符
      • 5.2.3 Creativity 创造力
        • 5.2.3.1 Insight 洞察 -- Suddenly Discover -- 突然发现解决的方法 -- after struggling for a while
        • 5.2.3.2 Convergent Thinking 聚合思维 -- 不停地仔细地想一个问题,直到解决
        • 5.2.3.3 Divergent Thinking 发散思维 -- 顾名思义,往很多方面想
          • 5.2.3.3.1 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
          • 5.2.3.3.2 Keeping a Journal
          • 5.2.3.3.3 Freewriting
          • 5.2.3.3.4 Mind or Subject Mapping
      • 5.2.4 Reasoning 推理
        • 5.2.4.1 Deductive Reasoning 演绎推理 -- Syllogism 三段论
        • 5.2.4.2 Inductive Reasoning 归纳推理 -- 数学归纳法
    • 5.3 Intelligence 智力
      • 5.3.1 智力的定义 --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 5.3.2 关于智力的理论
        • 5.3.2.1 Spearman S, G Factor 斯皮尔曼二因素理论 -- G Factor (General), S Factor (Specific)
        • 5.3.2.2 Gardner'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加德纳多元智力论
        • 5.3.2.3 Sternberg's 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位一体理论
          • 5.3.2.3.1 Analytical Intelligence 分析智力 -- 用理论解决理论问题
          • 5.3.2.3.2 Creative Intelligence 创造智力 -- 发散性思维
          • 5.3.2.3.3 Practical Intelligence 实用智力 -- 实际用信息到生活中的能力
      • 5.3.3 工作难度越高,表现和IQ正相关
      • 5.3.4 其他关于智商的理论
        • 5.3.4.1 Fancis Galton -- Hereditary Genius --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 5.3.4.2 Alfred Binet -- $$\text{IQ} = \frac {\text {Mental Age}} {\text {Chronological Age}} \times 100$$
        • 5.3.4.3 David Wechsler -- Deviation IQ Scores 离差智商 -- 人智商是正态分布 -- 智商换算成 0 + 15 (z-score)$
      • 5.3.5 Psychological Test 心理测试
        • 5.3.5.1 几种测试
          • 5.3.5.1.1 Aptitude Test 能力倾向测试
          • 5.3.5.1.2 Vocational Interest Test 职业兴趣测试
          • 5.3.5.1.3 Attitude and Interest Test 态度和兴趣测试
        • 5.3.5.2 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 -- 理解即可,就是把东西标准化、量化
        • 5.3.5.3 Test Norms -- 测试的过程都是标准化的、有具体操作流程的
        • 5.3.5.4 Reliability 信度(在统计的那一章节里其实已经讲过了)
          • 5.3.5.4.1 Test-Retest Reliability 重测信度
          • 5.3.5.4.2 Split-half Reliability 分半信度 -- 做完实验,一分为二,重算数据看看结果还差不差多
        • 5.3.5.5 Validity 效度
          • 5.3.5.5.1 Content Validity 内容效度
            • 5.3.5.5.1.1 专家判断
            • 5.3.5.5.1.2 问卷前测
          • 5.3.5.5.2 Construct Validity 结构效度 -- 结果和假设的框架
          • 5.3.5.5.3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效标效度 -- 测的这个数据到底有没有意义、能不能代表,etc. (下图左高右低)
      • 5.3.6 Mental Retardation 智力缺陷(下图)
      • 5.3.7 两种智力类型
        • 5.3.7.1 Fluid Intelligence 流体智力 -- 身体机能 -- 老了会变少,“流”
        • 5.3.7.2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晶体智力 -- 后天学习 -- 老了不怎么会变少,"晶体"
      • 5.3.8 Reaction Range 反应范围 -- 根据基因,人的智力可以在一个范围内浮动,具体多高看后天努力(下图)
      • 5.3.9 The Flynn Effect 弗林效应 -- 年代增加,社会进步,IQ提高
      • 5.3.10 Stereotype Threat 刻板印象威胁 -- 如果知道自己被别人有刻板印象,表现会变差
      • 5.3.11 Savant Syndrome 学者侯群症 -- 天才和疯子一线之隔,可能自理能力极差,某些方面很不行,etc.
    • 5.4 Language 语言
      • 5.4.1 语言的架构:Sentence -> Phrase -> Word -> Morpheme(语素) -> Phoemes(音素)
        • 5.4.1.1 Phonemes 音素 -- 发音的最小单位
        • 5.4.1.2 Morphemes 语素 -- 理解用的最小单位
        • 5.4.1.3 Semantics 语义
        • 5.4.1.4 Syntax 语法
      • 5.4.2 Critical Period -- 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见下图:
      • 5.4.3 Fast Mapping 快速映射 -- 儿童将初次看到或听到的词汇迅速与某个客体或基本概念相联系的过程
      • 5.4.4 Overextension 过度扩展 -- 举一反三过度
      • 5.4.5 Underextension 欠拓展 -- 不会举一反三
      • 5.4.6 Telegraphic Speech 电报式语言 -- 一会蹦一句
      • 5.4.7 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MLU) 平均说话长度
      • 5.4.8 Overregularization 过度正则化 -- 过度注重语法
      • 5.4.9 Metalinguistic 元语言 -- 本身的语言, e.g. 中国人学英文,元语言=中文
      • 5.4.10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元语言意识 -- 对元语言所描述的语言学概念的识别和监控 -- 能够意识到语言这回事
      • 5.4.11 Bilingualism 双语
      • 5.4.12 Acculturation 文化适应 -- 习得了文化,更好地应用语言
      • 5.4.13 年龄越大,学语言越难
      • 5.4.14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语言获得装置 -- 人:Chomsky
        • 5.4.14.1 Surface -- 声音,语序
        • 5.4.14.2 Deep -- 语义,运用,e.g. 主动 -> 被动, 换个人称, etc.
      • 5.4.15 Interactionist Theori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 5.4.16 人:Piaget -- 概念帮助语言发展
      • 5.4.17 人:Vgotsky -- 语言帮助概念发展
      • 5.4.18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 语言决定论 -- 人:Sapir & Whorf -- 语言决定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
  • Unit 6 Development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 6.1 Some Biological Bases 一些生物学基础
      • 6.1.1 Autosome 常染色体
      • 6.1.2 Se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
      • 6.1.3 Prenatal Period 产前期 -- 整个怀孕期间
      • 6.1.4 Germinal Stage 胚阶期 -- 0~2周
      • 6.1.5 Embryonic Stage 胚胎期 -- 2周~2月
      • 6.1.6 Fetal Stage 胎儿阶段
      • 6.1.7 Placenta 胎盘 -- 负责怀孕时的物质交换
      • 6.1.8 Age of Viability 生存年龄 -- 专指早产儿
      • 6.1.9 胎儿发展顺序:General -> 精细
      • 6.1.10 Five Infant Reflexes 五种婴儿反射
        • 6.1.10.1 Grasping Reflex -- 抓东西
        • 6.1.10.2 Startle Reflex / Moro Reflex -- 张开手臂(感到正在下落 / 朝婴儿大喊)
        • 6.1.10.3 Rooting Reflex 生根反射 -- 碰一下,转过来,张开嘴
        • 6.1.10.4 Stepping Reflex 踏步反射 -- 抬起来,会做出踏步动作
        • 6.1.10.5 Sucking Reflex 吮吸反射 -- 给东西,就放嘴里
      • 6.1.11 怀孕时 情绪, 饮食 很重要 -- e.g. Fetal Alcohol Syndrome
      • 6.1.12 Six Motor Milestones 六个运动机能发展的里程碑 -- 趋势:head -> foot
    • 6.2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儿童时期社会性发展
      • 6.2.1 Attachment 依恋
        • 6.2.1.1 Harry Harlow -- 实验:猴子,选择温暖的
        • 6.2.1.2 三种类型
          • 6.2.1.2.1 Secure Attachment 安全型依恋
          • 6.2.1.2.2 Avoidant Attachment 回避型依恋
          • 6.2.1.2.3 Ambivalent Attachment 矛盾型依恋
        • 6.2.1.3 Ainsworth -- Strange Situation 陌生情境实验
          • 6.2.1.3.1 是否和妈妈交流?是 -> Secure; 不是 -> Avoidant; 纠结 -> Ambivalent
          • 6.2.1.3.2 妈妈出去以后?小闹 -> Secure; 不闹 -> Avoidant; 大闹 -> Ambivalent
          • 6.2.1.3.3 妈妈回来以后交流?是 -> Secure; 不是 -> Avoidant; 纠结 -> Ambivalent
      • 6.2.2 Seperation Anxiety 分离焦虑 -- 上幼儿园和家长分开 -- Secure -> 小闹; Avoidant -> 不闹; Ambivalent -> 大闹
      • 6.2.3 Temperament 脾性
      • 6.2.4 Parenting Style 家长管小孩的方式 -- Diana Baumrind
        • 6.2.4.1 Authoritarian Parenting 专制型 -- 自主意识差,可能乖
        • 6.2.4.2 Permissive Parenting 放纵型
          • 6.2.4.2.1 Permissive Neglectful 完全不管
          • 6.2.4.2.2 Permissive Indulgent 溺爱
        • 6.2.4.3 Authoritative 权威型 -- 有原则,有意愿
      • 6.2.5 Imprinting 应随效应 -- 模仿 -- Konrad Lorenz
    • 6.3 Erikson's Stage Theory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6.3.1 1岁 -- 信任 (Trust)
      • 6.3.2 2-3岁 -- 身体机能的自主性 (Autonomy)
      • 6.3.3 4-6岁 -- 自己能力的自主性 (Initiative)
      • 6.3.4 6-青春期 (Puberty) -- 和别人比较
      • 6.3.5 青春期 -- 自己要变成什么样的人?Identity vs. Confusion
      • 6.3.6 成年早期 -- Intimacy (亲密感) vs. Isolation (孤独感) -- 找另一半
      • 6.3.7 中年 -- 自己的价值 -- Generativity vs. Self-Absorption
      • 6.3.8 老年 -- 有没有达到想过的一生 -- Integrity vs. Despaire
      • 6.3.9 Positive Comments 正面评价
        • 6.3.9.1 Continuity & Transition
        • 6.3.9.2 提出了Challenges
      • 6.3.10 Negative Comments 负面评价
        • 6.3.10.1 Case Studies -- 可扩展性低
        • 6.3.10.2 Idealized Description 过于理想化
    • 6.4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儿童时期认知发展
      • 6.4.1 Assimilation 同化 -- 红苹果是苹果,绿苹果形状差不多,也是苹果
      • 6.4.2 Accommodation 异化 -- 苹果是苹果,桃子虽然外形像苹果,但是摸起来毛,所以不是苹果
      • 6.4.3 Piaget's Stage Theory 皮亚杰认知阶段理论
        • 6.4.3.1 Sensorimotor Period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 6.4.3.1.1 (还没学会) Object Permanence 客体永久性 -- 东西看不见了不代表不存在了
          • 6.4.3.1.2 喜欢用嘴感受世界
        • 6.4.3.2 Preoperational Period 前运算阶段 2~7岁
          • 6.4.3.2.1 Egocentrism 自我中心 -- 不会换位思考
          • 6.4.3.2.2 Irreversibility 不会逆向思维
          • 6.4.3.2.3 Concentration 思维很集中 e.g. 看电视专注
          • 6.4.3.2.4 (还没学会) Conservation 守恒 e.g. 两杯水倒来倒去量不变
          • 6.4.3.2.5 Animism 泛灵性 e.g. 熊猫伯伯
        • 6.4.3.3 Concrete Operational Period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 6.4.3.3.1 学会了 Conservation
          • 6.4.3.3.2 Classification 分类
        • 6.4.3.4 Formal Operational Period 形式运算阶段 12~15岁
          • 6.4.3.4.1 Abstract 抽象
          • 6.4.3.4.2 Logical 逻辑
          • 6.4.3.4.3 Systematic 系统
        • 6.4.3.5 Positive Comments 正面评价
          • 6.4.3.5.1 Landmark Contribution 非常伟大
          • 6.4.3.5.2 建立了认知心理学这一领域
          • 6.4.3.5.3 提出了“Conservation”
        • 6.4.3.6 Negative Comments
          • 6.4.3.6.1 低估了小孩的智商
          • 6.4.3.6.2 混合阶段 (Plague / Mixing)
          • 6.4.3.6.3 不是Universal的
      • 6.4.4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最近发展区 -- Vygotsky -- 接受协助后可以达到的水平
      • 6.4.5 教材编写应该符合最近发展区 -- 一点一点增加难度
    • 6.5 Adolescent Development 青少年发展
      • 6.5.1 Pubescence 青春期
      • 6.5.2 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s 第二性征
      • 6.5.3 Prefrontal Cortex (额叶) 发展了
      • 6.5.4 Marcia's Four Identity Statuses 自我同一性的四个状态
        • 6.5.4.1 Identity Achievement -- 成就了
        • 6.5.4.2 Identity Foreclosure -- 行动却不懂为何
        • 6.5.4.3 Identity Moratorium -- 有危机不行动
        • 6.5.4.4 Identity Diffusion -- 没有危机也没啥行动,咸鱼
    • 6.6 Moral Development 道德发展 -- Kohlberg's Stage Theory
      • 6.6.1 Preconventional Level 前到的阶段 -- Punish/Reward
      • 6.6.2 Conventional Level 道德阶段 -- Society's Rules & Laws
      • 6.6.3 PostConventional Level 后道德阶段 -- Inner Justice
    • 6.7 Adulthood & Aging 成年与老年
      • 6.7.1 Midlife Crisis 中年危机 -- A difficult, trubulent period of doubts and reappraisal of one's life
      • 6.7.2 Dementia 痴呆
    • 6.8 Gender & Sexual Orientation 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
      • 6.8.1 Sex 性别 -- 生理
      • 6.8.2 Gender 性别 -- 社会(自己认同的)
      • 6.8.3 Gender Stereotype 性别刻板印象
      • 6.8.4 Socialization 社会化 -> 习得 Gender Roles 性别角色 (通过Operant Conditioning, Observational Learning)
      • 6.8.5 Gender Identity 性别认同 -- 是否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
  • Unit 7 Motivation,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动机、情绪、人格
    • 7.1 Motivation 动机
      • 7.1.1 Some Concepts 一些概念
        • 7.1.1.1 Homeostasis 体内平衡
        • 7.1.1.2 Drive 驱力
        • 7.1.1.3 Need 需要
        • 7.1.1.4 Need (打破) Homeostasis (产生) Drive
        • 7.1.1.5 Extrinsic Motivation 外部动机 -- 别人给我钱,我去学习
        • 7.1.1.6 Intrinsic Motivation 内部动机 -- 没人给我钱,我也喜欢画画
        • 7.1.1.7 Peak Experience 高峰体验 -- e.g. 查到5分的那一刻
        • 7.1.1.8 Psychological Needs 心理需要 - 下图
      • 7.1.2 Theories 理论
        • 7.1.2.1 Drive Reduction Theory 驱力减少理论
        • 7.1.2.2 Incentive Theories 激励理论 -- 钱 -> 学习
        • 7.1.2.3 Arousal Theory (Including the Yerkes-Dodson Law) 觉醒理论 -- 难的事要Take it easy, 简单的事反过来
        • 7.1.2.4 Maslow's Theory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7.1.2.4.1 Physiological Needs 生理需要
          • 7.1.2.4.2 Safety & Security Needs 安全需要
          • 7.1.2.4.3 Belongingness & Love Needs 爱与归属需要
          • 7.1.2.4.4 Esteem Needs 尊重需要
          • 7.1.2.4.5 Cognitive Needs 认知需要 (学习知识)
          • 7.1.2.4.6 Aesthetic Needs 美的需要
          • 7.1.2.4.7 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 自我实现需要 -- Achieve full human potential
        • 7.1.2.5 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感 -- 我相信我能 -- 越高,越容易面对困难 -- Bandura
        • 7.1.2.6 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失调 -- 认知和面对的不一致
          • 7.1.2.6.1 实验:让两拨人说违心的话 -- 一拨人给钱少,一拨人给钱多 -- 给钱少的那波到最后真的觉得违心的话有点道理 (因为只给那么点钱,给钱少的认知失调较高)
        • 7.1.2.7 Over Justification Effect 过度理由效应 -- 外部原因取代内部原因 -- e.g. 老爷爷给钱越来越少赶走小孩的故事
    • 7.2 Emotion 情绪
      • 7.2.1 生理:Amygdala -- 杏仁核
      • 7.2.2 Evolutionary Theories (Primary Emotions) -- 情绪有几个基本组成,分程度高低,调和起来
      • 7.2.3 Common Sense Theory of Emotion -- 恐惧导致颤抖
      • 7.2.4 James-Lange Theory -- 颤抖导致恐惧
      • 7.2.5 Schachter Two-Factor Theory -- 生理反应 + 大脑自主评估 -> 共同导致恐惧
      • 7.2.6 Cannon-Bard Theory -- 感到恐惧和身体颤抖同时发生
      • 7.2.7 Richard Lazarus's Appraisal Theory -- 和Common Sense不同,感到恐惧是自主评价产生的
      • 7.2.8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 面部表情导致恐惧
      • 7.2.9 Paul Ekman -- Cross-Culture Displays of Emotion 表情跨文化的一致性
    • 7.3 Stress & Coping 压力与应对
      • 7.3.1 Stress 压力 -- First Studied systematically by Hans Selye
      • 7.3.2 Stress-causing events -- Stressors
      • 7.3.3 Response to a Stressor
      • 7.3.4 持久的压力会导致生理上的不适
      • 7.3.5 Social Support 社会支持 -- 对应对压力很重要
      • 7.3.6 Opt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 乐观解释风格 -- 杯子里还有半杯水
      • 7.3.7 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 悲观解释风格 -- 快没水了
      • 7.3.8 Theories
        • 7.3.8.1 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 (GAS) - 一般适应综合症
          • 7.3.8.1.1 Alarm Stage -- 刚开始收到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 压力承受能力一开始稍微下降
          • 7.3.8.1.2 Resistance Stage -- 对抗阶段,仍然受到交感神经支配 -- 压力承受能力高于正常
          • 7.3.8.1.3 Exhaustion Stage -- 筋疲力尽
      • 7.3.9 Lewin's Motivational Conflict theory
        • 7.3.9.1 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 两个都要
        • 7.3.9.2 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 两个都不要
        • 7.3.9.3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两个各有利弊
    • 7.4 Personality 人格
      • 7.4.1 Psychodynamic Theories 精神动力学理论 -- Sigmund Freud
        • ID 本我 -- 以自己的快乐为原则 -- unconscious
        • Ego 自我 -- 社会原则 -- conscious
        • Superego 超我 -- Inner Justice -- unconscious
        • * 注:这个和Moral Development很像
        • Defense Mechanism 防御机制
          • Repression / Suppression 压抑 -- 战争回忆 -> 让它进潜意识不想想起来
          • Projection 投射 -- 不喜欢老板 -> 说成老板不喜欢他
          • Displacement 置换 -- lyz生别人气 -> 把气撒我头上
          • Reaction Formation 反向 -- 傲娇
          • Regression 退行 -- 小时候收到一些伤害 -> 某些行为像小孩
          • Rationalization 合理化 -- 为不想刷题找正当借口 -- 刷题无用论
          • Identification 同一性 -- 工作中被排挤 -> 信教来找到自己的归属
          • Sublimation 升华 -- 自己喜欢却不被社会认可的东西,想办法让社会认可 e.g. Aggressive -> 拳击运动
          • Intellectualization 理智化 -- 一个人的老公出轨 -> 她在他出车祸以后会很冷静
        • Psychosexual Stages 性心理发展期 (泛性论 -- 感到愉悦感)
          • 0-1 -- 口腔 Mouth
          • 2-3 -- 肛门 Anus
          • 4-5 -- 生殖器 Genitals
          • 6-12 -- 潜伏期 None
          • Puberty Onward -- 生殖 Genitals
        • Carl Jung's Analytical Psychology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Personal Unconscious 个体潜意识
          • Collective Unconscious 集体潜意识
          • Archetype 原型 -- e.g. 鸟 -> 身体+2翅膀
          • Introverts 内倾型人格
          • Extroverts 外倾型人格
        • Adler's Individual Psychology
          • Striving for Superiority 追求卓越 -- Better
          • Compensation 补偿 -- 一个领域不行,另外一个领域行
      •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的观点 -- Operate Conditioning, "Skinner's Idea Applied to Personality" -- e.g. 说笑话 -> 大家开心 -> 受鼓舞 -> 越来越外向
      • Bandura'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 社会意识理论
        • Obervational Learning 观察学习
        • Model
        • Self-efficacy -- 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 Rotter's Locus of control theory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 和第九章的Attribution相关
          • Internal -- 内控的 -- 认为很多原因和自己相关
          • External -- 外控的 -- 认为很多事情是由外部控制
        • Culture & Personality 文化的影响
          • Individualism 个体主义 -- 自我中心
          • Collectivism 集体主义 -- 集体利益
        • Reciprocal Determinism 交叉控制论 -- 环境、认知、行为 共同决定
      • Roger's Person Centered Theory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和第八章中的疗法有关,这里关系不大)
        • Self-concept 自我概念 -- 自己认识到的自己
        • Congruence & Incongruence 一致与不一致 -- 如果自我概念和现实中的自我不一致,就会出现问题
        • Unconditional Positive Attention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Trait Theory 特质理论
        • Trait 特质 -- 对于人来说基本上不变的东西叫做特质,与之相对的有性格、价值观, etc. 这些是会变的
          • Surface Traits 表面特质
          • Source Traits 根源特质
        • Cattell 提出了 16PF --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 The Big Five: OCEAN 大五人格量表
          • Openness 开放性 -- 接受新的东西 -- Creative, artistic, curious, imaginative
          • Conscientiousness 负责 -- Organized, Reliable, Neat, Ambitious
          • Extraversion 外倾 -- Talkative, Optimistic, Sociable, Affectionate
          • Agreeableness 宜人性 -- Good-natured, trusting, Helpful
          • Neuroticism 神经性 -- 情绪波动大
      • Eysenck's Theory -- 将每个Trait再细分
      • Measuring Personality 人格的测定
        • Self-Report Inventories 自称量表 -- 自己填问卷
        • MMPI 明尼苏达多方面个性一览表 -- 看精神病患的指标的
        • Projective Tests 投射实验 -- 精神动力学派用的 -- e.g. 画张画我们来分析分析
          • Rorschach Inkblot 罗夏墨迹实验 -- 是个墨点,五个白底黑字,五个黑底白字,问看到了什么,判断有没有病
          • TAT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主题统觉测验
  • Unit 8 Clinical Psychology 临床心理学
    • 其他的小知识点
      • Normality & Abnormality 正常与反常 -- 是一种连续体
        • 文化相对性标准
        • 少见标准
        • 不舒服标准
        • 精神疾病标准 -- 有一本小手册
        • 适应不良标准 -- 影响了日常生活
      • Diagnostic &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 心理疾病症状统计手册
        • 有症状
        • 没有原因
        • 没有疗法
      • Clients 来访者 -- 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
      • Psychologists -- 只能咨询,不能处方
      • Psychiatrists -- 有处方权
    • Disorders 病
      • Schizophrenic Disorders 精神分裂症
        • Symptoms 症状
          • Delusions & Irrational Thought 妄想和非理性思维
          • Deterioration of Adaptive Behavior 适应性为恶化
          • Hallucinations 幻觉 -- e.g. 幻听/幻视
          • Disturbed Emotion 不安情绪
        • 分类
          • Paranoid Type 偏执型
          • Catatonic Type 紧张型
          • Disorganized Type 错乱型
        • Etiology 成因
          • Genetic Vulnerability 遗传
          • Dopamine Hypothesis 多巴胺假说 -- 多巴胺过量
          •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in the Brain -- 脑结构出问题 e.g. 脑室(Ventricle)增大
          • Neurodevelopmental Hypothesis -- 在成长过程中脑部受到过损伤显现出来
          • Expressed Emotion 高情绪表达 -- 更容易导致精神分裂
      • Anxiety Disorders 焦虑性障碍
        •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广泛性焦虑障碍
        • Phobic Disorder 恐惧症 -- e.g. Little Albert实验后的小孩
          • Agoraphobia 广场恐惧症 -- 害怕在空旷的、公共场所
          • Social Phobia 社交恐惧症
          • Special Phobia 特殊恐惧症 -- 即除了上面的俩
        • Panic Disorder 惊恐障碍 -- 更深程度的Phobia
        • Obsessive-Compulsion Disorder (OCD) 强迫症
          • Compulsion -- 不停地要做一件事 -- Reduce Anxiety
        •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创伤后应激反应 -- 不断回忆/回避/敏感
        • 遗传
        • Conditioning & Learning
        • Cognitive Factors -- 自己认知上认为有害
        • Stress - 压力
      • Mood Disorders 情绪障碍
        • Unipolar 单极情绪障碍
          •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重度抑郁症
          • Dysthymic Disorder 轻郁症
        • Bipolar 双击情绪障碍
          • Manic Depressive Disorder 躁郁症(重度)
          • Cyclothymic Disorder 循环性情绪障碍
        • Symptoms(见图)
          • Serotonin 血清素
          • Norepinephrine 去甲肾上腺素
          • Cognitive Factors 认知因素
      • Somatization Disorder 躯体化障碍 -- 身体没啥问题,心理因素
        • Conversion Disorder 转换障碍 -- e.g. 心理导致看不见
        • Hypochondriasis 疑病症 -- 没病觉得自己有病
        • Personality Factors
        • Cognitive Factors
        • 喜欢被照顾 -- Sick Role
      • Dissociative Disorder 分离性障碍
        • Dissociative Amnesia 分离性健忘症 -- 忘记一些东西
        • Dissociative Fugue 分离性神游 -- 不知道为什么在一个地方
        •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多重人格障碍
        • 逃避失败
        • 儿时的情绪剧烈波动 -- Emotional Trauma
      • Eating Disorder 进食障碍
        • Anorexia Nervosa 神经性食欲缺乏 -- 厌食症
        • Bulimia Nervosa 暴食症 -- hypothalamus 下丘脑损伤
        • hypothalamus 下丘脑
        • Personality -- 完美主义
        • Cultural Values 审美
        • Cognitive Factors 认知 -- 怕胖
      • Personality / Character Disorder (PD)
        • Paranoid PD 偏执型 -- 多疑
        • Schizotypal PD 分裂型 -- 古怪、社会关系脱离
        • Histrionic PD 表演型 -- 寻求注意
        • Narcissistic PD 自恋型 -- 妄自尊大
        • Avoidant PD 回避型 -- 脱离社会
        • Dependent PD 依赖性 -- 依附他人
        • Obsessive-compulsive PD 强迫症
        • Borderline PD 边缘型 -- 人际不良、情绪不稳定
        • Antisocial PD -- 违法犯罪、没有同理心
      • Culture-bound Disorders 和文化相关的Disorder -- e.g. 非洲部落吃人肉
    • Treatments 疗法
      • Insight Therapies 顿悟治疗法
        •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 -- 探索潜意识、分析
        • Humanistic 人本心理学 -- Roger -- Client-Centered Therapy 来访者中心疗法
          • 自助,少量引导,倾听
          • Genuineness 真诚
          •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无条件关注
          • Empathy 共情
          • Resistance 阻抗 (不那么熟的时候)
          • Transference 移情 e.g. 当作灵魂伴侣/爱上了
        • Group Therapy 团体治疗 -- 心理咨询师是组织者 -- 让来访者觉得他们并不孤单 -- 不帮互助
      • Behavior Therapies 行为主义疗法
        •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 Joseph Wolpe 系统脱敏法
          • 列出Anxiety Hierarchy
          • 先习得肌肉放松
          • 一边想想恐惧的东西一边放松
        • Exposure Therapy 暴露疗法 -- e.g. 怕水?直接扔水里
        • Aversion Therapy 厌恶疗法 -- Conditioning (CS + 不好的UCS)
        • Token Economy 代币制疗法 -- e.g. 奖励小红花
        • Social Skills Training
      •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认知行为学
        • ABC Theory -- 悲观情绪是由于想法产生的
        • 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合理情绪疗法 -- 改变悲观的Believes
      • Biomedical Therapies 用药
        • Antipsychotic Drugs 抗神经病药
        • Antidepressant Drugs 抗抑郁药
        • Mood Stabilizers 心境稳定剂
      •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电休克治疗
  • Unit 9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
    • Attribution 归因
      • Internal, External Attributions 内/外归因
      • Weiner's Model of Attributions for Success & Failure 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模型
      • Bias in Attribution 归因偏差
        • Actor-Observer Bias 观察者偏差 /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基本归因错误 -- 无意中更重视internal, 忽略external
        • Defensive Attribution 防御性归因
          • Self-Serving Bias 自我服务偏差
        • Culture & Attributional Tendencies
          • Individualism 个体主义
          • Collectivism 集体主义
        • False Consensus Effect 错误共识效应 -- e.g. 暗恋了很久,以为别人也喜欢你
        • Just-world Hypothesis 公平世界假设 -- 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 Halo Effect 光环效应 -- e.g. 以貌取人
        •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证预言 -- expectation会影响自己/别人的行为
    • Attitude 态度
      • Persuasion Process 说服过程 -- who, what, by what means, to whom
      • Classical Conditioning in Advertising -- e.g. 做化妆品(CS)广告请美女(UCS) -> 认为化妆品会好看
      • Persuade Model
        • Central Route 中央路线 -- 逻辑、理性 e.g. 买大件
        • Peripheral Route 边缘路线 -- 服从感性 e.g. 买口香糖
    • Conformity, Compliance & Obedience 从众、顺从、服从
      • Conformity 从众 -- 别人瞎说,我也瞎说 -- Dissenter(持异议者)的出现会削弱效果
      • Obedience 服从 -- 服从命令
        • Milgram's Experiment on Obedience
          • 内容:让被试去电击别人
          • 原因:权威型、责任分散、看不到受痛苦的人
        • Stanford Prison Simulation 斯坦福监狱实验
          • 内容:人分成两组,一组演囚犯,一组演狱警,用编号称呼
          • Deindividuation 去个性化 -- 做平时不会做的事情
          • Anonymity 匿名性
      • Compliance 顺从
        • Foot in the door effect 登门槛效应 -- 得寸进尺效应 --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 Door in the face effect 留面子效应 -- 得尺先进存效应 -- 先提个大要求,不行,再提个小要求(讨价还价)
    • Group Influences
      • Social Facilitation 社会促进 -- 有其他人的时候更加兴奋了
      • Social Inhibition 社会抑制 -- 有其他人的时候更加紧张了
      • Social Loafing 社会惰化 -- 责任分散了 e.g. 小组作业搭便车
      • Bystander Effect 旁观者效应 -- 因为责任分散 "为什么不让别人做"
      •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分散
      • Groupthinking 群体思维
        • Group Cohesiveness 群体凝聚力
        • Group Polarization 群体极化 -- 群体凝聚力越强越可能发生 -- e.g. 大家一起想偏了
      • In-group/out-group Bias 内外群体偏见
      • Superordinate Goals 最高目标 -- 设定最高目标可以解决外群体偏见,因为有了个“更大的外群体” -- e.g. 国共合作 -> 抗日
      • Social Trap 社会陷阱
        • Prisoner's Dilemma 囚徒困境 -- 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
      • Ethnocentrism 民族优越感
    • Bias, Prejudice & Discriminations
      • Prejudice 偏见
      • Discrimination 歧视
      • Scapegoat Theory 替罪羊理论 -- e.g. 撒气找替罪羊 (防御机制中的Displacement)
      • Mere-exposure Effect 曝光效应 -- 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次数越多,印象越好
    • Altruism & Aggression
      • Altruism 利他主义
      • Aggression 攻击性
        • Instrumental Aggression 工具性攻击 -- 为了达到目标
        • Hostile Aggression 敌意性攻击 -- 由情感趋势
        • Frustration Aggression Hypothesis 挫折-攻击假说 e.g. 报复社会
    •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外表吸引力
        •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人际吸引力
        • Matching Hypothesis 匹配假设
      • Similarity Effects 相似原则
      • Reciprocity Effects 互惠原则
      • Self-disclosure 自我暴露 -- 刚交朋友时要适当地说一些自己的事情让关系进一步
      • Halo Effect 光环效应 -- 见Attribution Bias
  • 单词

Unit 1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Psychology

1.1 Theoretical Approaches 理论研究方法

1.1.1 Structuralism 构造主义

理论 Theory

  • Focus: Structure of the mind 意识的结构
  • Consciousness could be broken down into its basic elements 意识可以拆分成一些基础元素
  • Experience 经验, emitions 情绪, sensations 感觉

Research Object 研究对象:

  • Consciousness 意识

Key people 代表人物:

  • Wilhelm Wundt 冯特: 心理学之父,在德国造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Edward Titchener: 冯特的学生,把心理学带到了美国

Historical Evaluation 历史上的评价:

  • 贡献
    • 造就了现代科学的心理学:created modern scientific psychology
    • 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lai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its development
  • 限制
    • 不切实际:out of touch the reality
    • 分离了它的整体性:separates its entirety
    • 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too subjective and irreproducible

1.1.2 Functionalism 机能主义

理论 Theory

  • Focus: how the mind allows people to function in the real world 意识的能动作用
  • consciousness --> continuous whole 意识是连续的整体

Research Object 研究对象:

  • Functions of Consciousness 意识的功能

Key people 代表人物:

  • William James: 写了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Historical Evaluation 历史上的评价:

  • 贡献
    • 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Promote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 限制
    • 只研究了Consciousness

1.1.3 Psychoanalytic / Psychodynamic 精神分析 / 精神动力学派 [1st Force]

理论 Theory

  • All human behavior stems from sexual desire -- Libido (力比多) 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源自于性欲 -- 力比多
  • 有潜意识在作用 unconscious
  • Emphasize the role of early experience i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强调早期经验对以后的影响

Research Object 研究对象:

  • Unconscious 潜意识

Key people 代表人物:

  • 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写了本书,叫做梦的解析 Interpretation of Dream
  • Jung, Adler: 精神动力学派的创立者

Historical Evaluation 历史上的评价:

  • 贡献
    • 直到现在在临床方面(Psychiatry and clinical psychology)还有很大的应用: unconscious motivation, defense mechanisms
    • 梦的解析被称为one of the major thought revolutions of mankind 人类思维的伟大革命之一
  • 限制
    • 缺乏科学性
    •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unconscious 太强调潜意识
    • 过于强调sexual desire

1.1.4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 [2nd Force]

理论 Theory

  • 不研究意识,研究行为 observable behavior
  • 反对内省法,要求科学客观
  • 强调后天习得(learning)的重要作用,以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Research Object 研究对象:

  • Behavior

Key people 代表人物:

  • Ivan Pavlov 巴普洛夫: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条件反射
  • John B. Watson 华生:Little Albert 实验 (响声+white rat) --> 把狗的那一套搬到人身上
  • B. F. Skinner 斯金纳:Operational Conditioning 操作性条件反射:Skinner Box 实验

Historical Evaluation 历史上的评价:

  • 贡献
    • 把心理学引导到科学的道路上来
  • 限制
    • 太极端 too extreme, 否认内部结构和意识的重要性

1.1.5 Gestalt Psychology 格式塔心理学

理论 Theory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Research Object 研究对象:

  • Consciousness 意识, Cognitive Phenomenon 认知 (learning, perception, thought)

Key people 代表人物:

  • Max Wertheimer 韦特海默
  • Wolfgang Köhler 柯勒

Historical Evaluation 历史上的评价:

  • Gestalt is true 格式塔心理学是对的
  • perception (感知) 的原则已经留在教科书里了

1.1.6 Humanistic / Positive Psychology 人本主义 / 积极心理学 [3rd Force]

理论 Theory

  • Unique personality of humans 每个人都不同,关注人本身
  • People can make their own choices and respect their needs 尊重每个人的需求
  •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 强调自我实现
  • Optimistic View towards human nature 人性本善
  • Perception of control is related to a sense of well-being 控制感 (感觉自己对事物有掌控力) 关系到幸福感

Research Object 研究对象:

  • Personality 人

Key people 代表人物:

  • Rogers 罗杰斯:人本主义运动最杰出的领导者
  • Maslow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那个金字塔)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Historical Evaluation 历史上的评价:

  • 贡献
    • the third force of psychology after Psychoanalysis and Behaviorism
    • 人文主义关怀
  • 限制
    • 幸福感很难定义
    • 忽略了环境因素 ignoring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 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法 no clear research method

1.1.7 Cognitive Psycology 认知心理学

理论 Theory

  • Cognition refers to the mental processes 认知是一种心理的过程
  • 处理数据来解释认知过程,比如说把人脑和电脑连起来 U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explain human cognitive processes, likening the human brain to a computer

Research Object 研究对象: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Key people 代表人物:

  • Jean Piaget 皮亚杰:研究儿童认知发展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 Herbert Simon 西蒙:研究决策

Historical Evaluation 历史上的评价:

  • 从1960s开始成为主流
  • Cognitive-neuroscience 认知神经科学

1.2 Other Key People 其他关键的人

1.2.1 G. Stanley Hall

  • 第一任APA主席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研究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ary childhood psychology

1.2.2 Mary Whiton Calkins

  • William James (研究Functionalism 机能主义) 的学生
  • 研究memory
  • APA第一位女主席
  • 写了本书叫做Animal Mind, 引发了Behaviorism 行为主义的出现

1.2.3 Margaret Floy Washburn

  • 第一位女性,心理学PhD
  • APA第二位女主席

1.2.4 Dorothea Dix

  • 建立精神病院

1.2.5 Charles Darwin

  • 进化论 Natural Selection Theory

1.3 Research Methods 心理学研究方法

1.3.1 Observation 观察法

1.3.1.1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 自然观察法

内容:直接看,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 Easiest and most primitive way of observation

Advantages:

  • Realistic

Disadvantages:

  • Observer Bias 观察者偏差,因为当人/动物知道自己在被别人观察的时候会表现的不一样,这就是 Observer Effect 观察者效应
  • 每次的观察环境都是特殊的独特的,难以推广 (unique)
  • 可能会观察到和实验无关的现象,比如说突然下雨

1.3.1.2 Laboratory Observation 实验室观察法

内容:One-way Mirror,或者有可能有研究者混在参与者里面

Advantages:

  • Control, 控制程度更高

Disadvantages:

  • Artificial situation (人工的环境) --> Artificial Behavior (表演的反应)

1.3.2 Case Study 个案研究法

内容:仔细研究一个人,detailed, e.g. Freud (弗洛伊德); Gage

Advantage: 非常详细

Disadvantage: 难以推广. cannot really apply the results to other similar people.

1.3.3 Longitudinal Studies 纵向研究法

内容:same variable, long time:长时间研究一个东西

Advantage:

  • 完整的发展过程 complete development process
  • 看得到转折点 key turning point

Disadvantage:

  • 耗时长,累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 实验对象很容易放弃,流失 easy to lose subjects
  • Excercise Effect 练习效应:一件事情做久了,熟练了
  • Fatigue Effect 疲劳效应:一件事情做多了,不耐烦了,做起来不认真了

1.3.4 Cross-sectional Studies 横向研究法

内容:different population groups, same time:同一个时间,研究不同的群体

Advantage:

  • 省钱省力省时间

Disadvantage:

  • 不能看到完整的发展过程
  • 不能看到关键的转折点
  • Intergenerational Effects (代际效应) and age factors confound -- 代际效应和年龄这两个变量可能会混淆。

1.3.5 Surveys 调查法

内容:顾名思义

Advantages:

  • 获取隐私信息 get private information
  • 数据量大
  • 不被地方或时间所限制

Disadvantages:

  • 可能会被骗
  • sampling bias 样本偏差 (难以选出代表性样本 representative sample)

1.3.6 Correlation Studies 相关性研究

  • 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正相关 $\rightarrow 1$, 负相关 $\rightarrow -1$
  • 注意:接近1或-1不一定就是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具体的统计学过
  •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相关系数, $r$
  • $r\in [-1, 1]$

Advantages:

  • 可以预测心理现象 people's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can be predicted
  • 作为further study的basis

Disadvantages:

  • 有效性和准确性受限制 limited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 !!!!!!Correlation不能得到因果关系,只有实验才能得到因果关系!!!!

1.3.7 Experimental Study 实验

Advantage:

  • 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cause and effect
  • 精确 precise

Disadvantage:

  • 可推广性差

1.4 Experiment Method 实验相关

1.4.1 Independent Variable 自变量

1.4.2 Dependent Variable 因变量

1.4.3 Irrelevant Variable 无关变量

  • Confounding Variable 混淆变量
  • Control Variable 控制变量

1.4.4 Operational Definition 操作性定义

  • 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 定义变量的方法
  • 好处:别人可以复现实验

1.4.5 Experimenter Effect 实验者效应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又称实验期望效应。

E.g. Rosenthal Effect 罗森塔尔效应 / Pygmalion Effect 皮格马利翁效应 (两个是一个东西)

1.4.6 Rosenthal Effect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1.4.7 Placebo Effect 安慰剂效应

1.4.8 Double Blind 双盲:实验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组别

1.4.9 Single Blind 单盲:被试者不知道组别,实验者知道

1.4.10 Random Assignment 随机分配

  • 每个参与者分配到不同的情况都有均等的概率
  • 控制participant difference (bias)

1.4.11 Random Selection / Sampling 随机抽样

  • 这样得到的Sample是 Representative Sample
  • 降低Sampling Bias

1.4.12 Reliability 信度:结果可复现

1.4.13 Validity 效度:结果正确

1.5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Psychology 统计学相关

1.5.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频数分布

1.5.2 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正态分布曲线

  • $(\mu - \sigma, \mu + \sigma), 68.3\%$
  • $(\mu - 2\sigma, \mu + 2\sigma), 95.4\%$
  • $(\mu - 3\sigma, \mu + 3\sigma), 99.7\%$

1.5.3 Skewed Distribution 偏态分布

  • Left Skewed: Negative Skew
  • Right Skewed: Positive Skew

1.5.4 Binomial Distribution 双峰分布

1.5.5 Median 中位数, Mean 平均数, Mode 众数

1.5.6 Significant Difference 统计学显著

一般:$P-\text{value} < 0.05$

1.6 Ethical Guidelines in Psychology 伦理规定

  1. Rights and well-beings of participants must be weighed against the study's value
    参与者的权力和幸福更重要
  2. Participants must be allowed to make an informed decision about participation
    知情同意
  3. Participants may withdraw from the study at any time
    随时可以退出
  4. Participants must be protected from risks or told explicitly of risks
    必须被保护/告知危险
  5. Investigator must debrief (事后告知) participants, telling the ture nature of the study and expectations of results.
    必须时候告知被试实验目的
  6. Data must remain confidential 保密
    数据一定要保密
  7. Deception must be justified
    如果欺骗了,一定要澄清

Unit 2 Biological Bases of Behavior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2.1 Interaction of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 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2.1.1 Adaption Studies 收养研究

收养研究(adoptive study)亦称“寄养儿童研究”。血缘关系研究方法的一种。通过对收养儿童的研究.探讨遗传和环境对儿童的行为及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具体做法:(1)将儿童与其收养家庭成员的相似程度(即相关系数)和儿童与生身父母的相似程度做比较。从而推断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其前提是,收养儿童同收养家庭无血缘关系,收养儿童与收养家庭成员的相似归为收养环境,而与生身父母之间的相关则归于遗传上的相似。(2)将收养儿童与正常家庭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发展特点做比较,从而获得收养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影响因素。这一研究主要在收养儿童的学业成就、智力、个人一社会适应及健康等方面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2.1.2 先天基因和后天经验共同塑造人

2.1.3 Chromosomes 染色体

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细胞核内,DNA 紧密卷绕在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周围并被包装成一个线状结构。

当细胞不分裂时,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是不可见的——在显微镜下也是如此。然而,构成染色体的 DNA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得更紧密,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可见。

每条染色体都有一个叫做着丝粒(点)的收缩点,它将染色体分成两个部分,即“臂”。短臂为“p臂”;长臂为“q臂”。 着丝粒(点)在每条染色体上的位置为染色体提供了特有的形状,可用于帮助描述特定基因的位置。

染色体有种属特异性,随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及发育阶段不同,其数量、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

2.1.4 Zygote 受精卵

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这个过程就是受精的过程。受精过程约需24小时。当一个获能的精子进入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透明带时,受精过程即开始。到卵原核和精原核的染色体融合在一起时,则标志着受精过程的完成。

2.1.5 Gene 基因

2.1.6 Homozygous 纯合子 -- 同卵双生子

2.1.7 Heterozygous 杂合子 -- 异卵双生子

2.1.8 Dominant Gene 显性基因

2.1.9 Recessive Gene 隐性基因

2.1.10 Genetic Disorder 遗传病

2.1.10.1 Down Syndrome 唐氏综合症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 (mental retardation)、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2.1.10.2 Klinefelter's Syndrome 克氏综合征

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为克兰费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一种性染色体畸变的遗传病。本病特点为患者有类无睾身材、男性乳房发育、小睾丸、无精子及尿中促性腺激素增高等。本病患者性染色体为47,XXY,即比正常男性多了1条X染色体,因此本病又称为47,XXY综合征。

Testicular Dysplasia 睾丸发育不良

2.1.10.3 Turner's Syndrome 特纳氏综合征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是由Turner在1938年首先描述,也称Turner综合征。发生率为新生婴儿的10.7/10万或女婴的22.2/10万,占胚胎死亡的6.5%。临床特点为身矮、生殖器与第二性征不发育和一组躯体的发育异常。智力发育程度不一。寿命与正常人相同。母亲年龄似与此种发育异常无关。

Congential agenesis of ovaries 卵巢发育不良

2.1.10.4 Huntington's Chorea 亨廷顿舞蹈症

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一般在中年发病,出现运动、认知和精神方面的症状。亨廷顿舞蹈症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患者病情呈进行性恶化,通常在发病 15~20 年后死亡。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以舞蹈样动作伴进行性认知、精神功能障碍终至痴呆为该病的主要特征。病因是亨廷顿基因上多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错误表达,从而影响不同的分子通路,最终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和退化。

Musle Impairment 肌肉缺陷

2.1.11 Darwin, Evolution 达尔文,进化论 -- Natural Selection 物竞天择

2.1.12 Gregor Mendel 孟德尔 -- 豌豆实验,基因

2.1.13 Robert Plomin -- Genetics Researcher 基因研究者

2.2 Endocrine System 内分泌系统

2.2.1 Glands 腺体

腺体指动物机体或人体能够产生特殊物质的组织,这种物质主要为激素(旧称荷尔蒙),激素通过血液输送到体内或外分泌腺。“腺体”的归类方式很多,可以依照组织所在部位、功能(作用)划分,解剖学和生理学上归类不完全相同。

2.2.2 Hormones 激素 -- 腺体释放的物质

激素,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2.3 各个腺体对应激素

Gland Hormone Function
Pineal Gland 松果腺 Melatonin 褪黑素 昼夜节律 Rhythmic Activities
Hypothalamus 下丘脑 各种激素, e.g.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桥梁,受神经系统控制,还可以分泌激素控制垂体
Pituitary Gland 垂体腺 各种激素, e.g. 促甲状腺激素 调节生理活动
Parathyroid Gland 甲状旁腺 帮助体内钙(Ca)和磷(P)的代谢
Thyrold Gland 甲状腺 Thyroxin(e) 甲状腺素 增加能量代谢,调节糖,脂,蛋白质的代谢
Thymus 胸腺 免疫器官
Liver 肝 储存肝糖原,分泌、代谢、解毒,参与糖类、维生素、脂肪的代谢,蛋白质的合成
Adrenal Gland 肾上腺 adrenaline, epinephrine 肾上腺素 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Kidney 肾
Pancreas 胰腺 胰岛素 insulin,胰高血糖素 glucagon 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消化液+胰岛素)
Placenta 胎盘
Ovary 卵巢 Estrogen 雌性激素
Testis 睾丸 Testosterone 雄性激素

2.3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

2.3.0 Grey Matter, White Matter 灰质,白质

  • 灰质 -- 神经中枢 -- 控制,起支配作用
  • 白质 -- 起传导作用
  • 脊髓 -- 外白内灰
  • 大脑 -- 外灰内白

2.3.1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

2.3.1.1 Brain 脑

人脑由大脑、小脑、间脑、脑干组成。其中: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也是脑的主要部分。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二者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胼胝体相连。
大脑半球表面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沟裂,称为脑沟,其间凸出的部分称为脑回。这些脑沟、脑回就像一块皱拢起来的绸布,一旦展平,它的面积像半张普通报纸大小,约2250平方厘米。

2.3.1.2 Spinal Cord 脊髓 -- 连接脑和边缘神经系统

呈前后稍扁的圆柱体,全长粗细不等,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尖削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尖端延续为一细丝,称终丝,终丝向下经骶管终于第2尾椎的背面,成人脊髓全长约42~45厘米。

2.3.2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 Limbic 边缘神经系统

2.3.2.1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自主神经系统 / 植物性神经系统

2.3.2.1.1 Sympathetic Division 交感神经

紧张、兴奋的时候起作用

  • 瞳孔放大 -- Dilates pupils
  • 心率增加 -- Increase heart rate
  • 支气管扩张 -- Dilates bronchi
  • 消化腺分泌减少, 胃肠道蠕动减少 -- Decreases digestive functions of stomach (胃), pancreas (胰), and in testlines (肠)
  • 抑制膀胱收缩 -- Inhibits Bladder Contraction
  • 抑制泪腺 -- inhibits tear glands
2.3.2.1.2 Parasympathetic Division 副交感神经

平静的时候占支配地位,和交感神经互相起拮抗作用,功能和交感神经相反

2.3.2.2 Somatic Nervous System 躯体神经系统

2.3.2.2.1 Sensory System (afferent 传入的) 感觉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

2.3.2.2.2 Motor System (efferent 传出的) 运动神经系统

传出神经

2.3.3 Neuron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Neuron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树突 Dendrites轴突 Axon细胞体 Soma 三个部分。轴突、长树突以及外部的 髓鞘 Myelin Sheath 叫做 神经纤维

2.3.4 信息在突触 Synapse上的传递

神经元以 轴突末梢 与其他神经元的 细胞体或树突 相接触的细胞膜合称为 突触 Synapse。突触由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Synaptic Cleft 构成。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端时,轴突中的一些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融合,其内所含的 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被排入 突触间隙,他们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 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 膜电位 发生变化,兴奋由此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随后,神经递质很快就被突触间隙的 催化降解,失去活性,作用终止。

2.3.5 Neurotransmitter 一些神经递质

2.3.5.1 Acetylcholine (ACh) 乙酰胆碱

控制肌肉,维持意识的清醒,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释放不正常会导致瘫痪 paralyze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组织内迅速被胆碱酯酶破坏。乙酰胆碱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但其作用广泛,选择性不高。临床不作为药用,一般只做实验用药。在神经细胞中,乙酰胆碱是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移位酶(胆碱乙酰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主流研究认为人体内该物质含量增多与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改善显著相关。

2.3.5.2 Dopamine (DA) 多巴胺

少 $\rightarrow$ 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症

多 $\rightarrow$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

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多巴胺系统调节障碍涉及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Tourette综合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症和垂体肿瘤的发生等。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2.3.5.3 Norepinephrine (NE) 去甲肾上腺素

缓和情绪与激动,contributes to modulation of mood and arousal

去甲肾上腺素(INN名称:Norepinephrine,也称Noradrenaline,缩写NE或NA),旧称“正肾上腺素”,学名1-(3,4-二羟苯基)-2-氨基乙醇,是肾上腺素去掉 N-甲基后形成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也属于儿茶酚胺。它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合成和分泌,是后者释放的主要递质,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但含量较少。循环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

2.3.5.4 Serotonin 血清素

不正常的话会导致抑郁症

5-羟色胺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2.3.5.5 GABA 氨基丁酸

抗焦虑 -- Antianxiety,喝酒后大量释放

2.3.5.6 Endorphins 胺多酚

阿片类药物 Opiate drugs

2.3.6 Brain 脑

2.3.6.0 左右相反 e.g. 左手, 右脑

2.3.6.1 Forebrain 前脑

2.3.6.1.1 Thalamus 丘脑 -- 感觉信息的中转站,传入大脑皮层
2.3.6.1.2 Hypothalamus 下丘脑
2.3.6.1.3 Limbic System 边缘神经系统
2.3.6.1.4 Cerebrum 大脑
2.3.6.1.5 Cerebrum Cortex 大脑皮层 -- 做决策,分析,决断

2.3.6.2 Midbrain 中脑 -- 脑干 (Brainstem) 的一部分

2.3.6.3 Hindbrain 后脑

2.3.6.3.1 Cerebellum 小脑 -- 控制平衡 Balance
2.3.6.3.2 Medulla 脑髓 -- 心跳,呼吸,吞咽
2.3.6.3.3 Pons 脑桥 -- 传递信息 Relay Messages
2.3.6.3.4 Reticular Formation 网状结构 -- 保持清醒 Controlling arousal and attention

2.3.6.4 其他结构

2.3.6.4.1 Hippocampus 海马体 -- 学习,记忆 learning, memory
2.3.6.4.2 Amygdaloid 杏仁核 -- 情感相关, Confusion, Anxiety, Fear, Anger, Aggression
2.3.6.4.3 Pituitary Gland 垂体 -- 调节内分泌系统
2.3.6.4.4 Corpus Callosum 胼胝体 -- 连接左右半球

2.3.6.5 Brain Lobes 脑叶

2.3.6.5.1 Frontal Lobe 额叶 -- 复杂问题,肌肉 -- primary motor cortex
Broca's Area 布洛卡区 -- 位于左额叶
Broca区损坏 -- Broca Apasia / Expressive Aphasia -- 听的懂,说不流利
研究者:Paul Broca
2.3.6.5.2 Parietal Lobe 顶叶 -- 处理感觉 --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2.3.6.5.3 Occipital Lobe 枕叶 -- 视觉 -- primary visual cortex

包含 cortical area

2.3.6.5.4 Temporal Lobe 颞叶 -- 听觉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Wernicke's Area 韦尼克区 -- 位于左颞叶
Wernicke区损坏 -- Wernicke Apasia / Understanding Aphasia -- 听不懂,说得流利
研究者:Carl Wenicke
Spatial Neglect (Unilateral Neglect) 空间性忽视/单侧性忽视
  • 右parietal, occipital lobe损坏 (右顶叶和枕叶) $\rightarrow$ 左侧视野

2.4 研究脑的手段

2.4.1 Split-brain surgery 裂脑手术 -- Roger Sperry

2.4.2 Lesioning Studies 损伤研究

2.4.3 Brain Stimulation 大脑穿刺技术 (通过电击,观察一个脑区被刺激后的反应)

2.4.4 Computed Tomography (CT) 计算机断层扫描

2.4.5 Me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核磁共振

2.4.6 Functional MRI 功能性核磁共振 -- Oxygen Levels in Blood 追踪血氧饱和度

2.4.7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脑电图

2.4.8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看新陈代谢 Metabolic

2.5 脑的适应性 Neuroplasticity

2.5.1 经验可以重塑大脑 (某些皮层被放大) Experience can sculpt features of brain structures

2.5.2 伤害可以导致神经重组 Neural Reorganization

2.5.3 可能诞生新的神经元

2.5.4 大脑重塑有极限

2.5.5 年龄增大,重塑能力下降

2.5.6 Michael Gazzaniga --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 Father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6 脑与药物

2.6.1 Agonists 兴奋剂

2.6.2 Antagonists 拮抗剂

拮抗剂(antagonist)与受体结合后本身不引起生物学效应,但阻断该受体激动剂介导的作用。根据是否可逆性地与结合到受体的激动剂发生竞争,拮抗剂可以分为两类。

2.6.3 Drug Dependence 药物依赖

2.6.4 Drug Tolerance 药物耐受性

2.6.5 Drug Withdrawal 药物戒断

2.7 Sleeping and Dreaming 睡眠与梦境

2.7.1 Sleep -- Biological Rhythms 生理节律

2.7.2 Sleep -- Hypothalamus 下丘脑 -- Melatonin 褪黑素

2.7.3 Sleep -- 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 -- Serotonin 血清素

2.7.4 睡着了有意识!!状态与醒着相对

2.7.5 不同阶段的梦

2.7.5.1 Awake 醒着 -- $\beta$ -- 低Voltage, 高Frequency

2.7.5.2 Drowsy 困 -- $\alpha$

2.7.5.3 Stage 1 Sleep 第一阶段 -- $\theta$ -- 10min

2.7.5.4 Stage 2 Sleep 第二阶段 -- 混合 + Sleep Spindle -- 20min

2.7.5.5 Stage 3/4 Sleep 第3/4阶段 -- $\delta$ -- 熟睡, Slow-wave 短波 -- 40min

2.7.5.6 REM Sleep 快速眼动期 -- $\beta$ -- 做梦,容易惊醒

2.7.6 理论1 -- 逃避predators的active time

2.7.7 理论2 -- 身体健康,身体修补,etc.

2.7.8 病

2.7.8.1 Somnambulism 梦游症

2.7.8.2 Night terrors 噩梦

2.7.8.3 Restless leg syndrome 下肢不灵

2.7.8.4 Nocturnal leg cramps 夜间腿部痉挛

2.7.8.5 Hypersomnia 嗜睡

2.7.8.6 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 节律混乱 -- 可以用褪黑素 (Melatonin) 调节

2.7.8.7 Enuresis 遗尿症

Unit 3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感觉和知觉

3.0 区分感觉和知觉

3.1 Sensation 感觉

3.1.1 Measurement of Sensation 感觉的测量

3.1.1.1 Susceptibility 感受性

The ability of sensory organs to respond to appropriate stimuli. 感觉器官对于刺激的反应能力。

3.1.1.2 Absolute Threshold 绝对感受阈限

3.1.1.3 Difference Threshold 差别感受阈限

感受得到的最小变化程度 --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s (JND)

Weber's Law 韦伯定理: JND和当前的刺激之比为定值。即,当前刺激越大,JND越大,当前刺激越小,JND越小。

$$
K \text{ (constant)} = \frac {\Delta I} {I}
$$

3.1.2 Sensation Phenomenon 感觉现象

3.1.2.1 Habituation 习惯化

习惯化 Habituation, 由于刺激重复发生而无任何有意思的结果致使个体对这种刺激(例如警报、防御、攻击)的自发反应减弱或消失的现象。改变刺激的形式或结果,可能使习惯化了的反应重新发生,叫做去习惯化 Dehabituation

人话:逗小孩玩一次可以,逗个十次就没反应了。

3.1.2.2 Sensory Adaption 感觉适应

3.1.2.3 Synesthesia 联觉

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例如,看到红色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听到节奏鲜明的音乐会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3.2 Perception 感觉

3.2.1 Constancies 恒常性

  • Size (Distance), Shape, Brightness变了,但还是认知为同一个东西

恒常性,知觉的恒定性,即在知觉过程中,由于距离、照明度、缩影比例等变化而人们知觉事物本身的特征保持相对恒定性。比如饮料企业的商标会出现在商品的包装上,也可能会出现在电视广告中、商场的宣传物品中、展销会的气球上、以及该企业的运输工具上,即使该商标的形状、大小、甚至于颜色不同,人们仍然会把它们看成是同一企业的商标。

3.2.2 Organization Priciple (认为哪些东西是一组的) -- Gestalt Principles

3.2.2.1 Proximity (Nearness) 邻近性原则

离得近的就被视为一个整体

左:1块,右:3块

3.2.2.2 Similarity 相似性原则

颜色/形状/etc. 相似,就会被视作一个整体

黑条,白条,不同的整体

3.2.2.3 Closure 封闭性

3.2.2.4 Continuity 连续性

有指向性的东西,会被认为是一个整体

两把钥匙

被认为是一条水平线 + 一条曲线

3.2.2.5 Common Region

虽然三个圆角矩形里面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我们感受到的就是三个圆角矩形。至于里面的东西,他们都属于外面的圆角矩形 (common region),所以每个圆角矩形没理解成一个整体

3.2.2.6 Simplicity 简洁性原则

  • 趋向于去用最简单方法理解
  • 感受到的是一个三角形+长方形

3.2.3 Depth Perception 深度知觉

3.2.3.1 Monocular Depth 单眼深度

3.2.3.1.1 Pictorial Depth Cues 图片上的深度暗示

3.2.3.1.2 Motion Parallax 运动视差 -- 近快远慢,近反远正

3.2.3.2 Binocular Depth 双眼深度

3.2.3.2.1 Retinal Disparity 双眼视差 -- 两只眼睛看到的不一样
3.2.3.2.2 Convergence 双眼辐合

双眼辐合(binocular convergence)是指双眼看物体时产生深度知觉所依赖的线索之一。两眼对准一个物体时,视轴必须完成一定的辐合运动。看近距离的物体,视轴趋于集中;看远距离的物体,视轴趋于分散。视轴的辐合运动可帮助人们精确地知觉物体的距离。

但这一线索只在几十米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观察过远的物体,视轴接近平行,对估计距离就不起作用。

3.2.3.2.3 Visual Cliff Experiment 视崖实验

说明小孩右Depth Perception

3.2.4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信息处理

3.2.4.1 Bottom-up Processing 自底向上处理 -- 不熟的人

不熟的人:先看特征 $\rightarrow$ 想是谁

3.2.4.2 Top-down Processing 自顶向下处理 -- 熟人

熟人:整体有个感觉,脑内先猜个结果出来 $\rightarrow$ 看这个人的细节,检验猜想

3.2.4.2.1 Context Effect

3.2.4.2.2 Perceptual Set 知觉定式

e.g. 乒乓球拍只能打乒乓球

知觉定势,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知觉活动表现出的准备性心理倾向。表现为对特定知觉对象作特定组织、选择等活动的准备。由先前的知觉活动形成并决定此后同类知觉活动的趋势。如,重复(10次~15次)感知两个大小不等的球后,人对两个大小相等的球却知觉为不相等。这就是过去的知觉对当前对象的知觉给予的定势错觉的影响。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例如,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闻到花香等,这些都是知觉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现象的知觉定势,不仅能在触摸物体时表现出来,而且在视听觉领域也能表现出来。该现象的存在说明知觉活动对知觉者主体状态有依存性,而知觉者的主体状态又是由以前作用十知觉主体的刺激造成的。

3.2.5 Illusion 错觉

3.2.5.1 Ames Room Experiment

3.2.5.2 Illusory Correlation

两件事好像有联系,实际上屁关系没有。举个例子:背单词瞎联想。

3.2.6 Subliminal Stimuli 阈下知觉

可以激活Receptor Cells, 但是感知不到(not strong enough for people to be consciously aware of them)

3.2.7 Cocktail Party Effect 鸡尾酒会效应

鸡尾酒会效应(英语:cocktail party effect)是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该效应揭示了人类听觉系统中令人惊奇的能力,即我们可以在噪声中谈话。

鸡尾酒会现象是图形-背景现象的听觉版本。这里的“图形”是我们所注意或引起我们注意的声音,“背景”是其他的声音。

3.3 Vision 视觉

3.3.1 Visual Sensation 视觉感受

3.3.1.1 Light 光

3.3.1.2 HSV色彩模型

3.3.1.2.1 Hue 色相 -- 波长 Wavelength
3.3.1.2.2 Saturation 饱和度 -- 振幅 Amplitude
3.3.1.2.3 Value / Brightness 明度 -- 纯度 Purity

3.3.1.3 眼的结构图

3.3.1.4 Lens 晶状体 -- 调节焦距

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面,周围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呈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其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形成老视现象。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后面约6mm,晶状体前后径为4-5mm,直径为9mm。

3.3.1.5 Cornea 角膜

眼球壁外层前部的透明部分。呈圆形,占外层面积的六分之一,约1毫米厚,主要由无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前面微微突起,像球面一样弯曲,有折光作用。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任何微小刺激、损伤或发炎皆能引起疼痛、流泪。如果用棉花轻触角膜,会引起眼睑闭合的保护性反应,称为角膜反射。角膜和巩膜的连接部分称作角膜缘。角膜缘的血管和眼球内的房水供给角膜营养。正常角膜各径线的曲度是一致的,因此折光率相同。如果曲度不均匀,就会引起折光异常,称为散光。

3.3.1.6 Iris 虹膜

眼球壁中层的扁圆形环状薄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透过角膜可以看到,俗称“黑眼球”。中央有一个小圆孔,称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内。虹膜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色素、血管、平滑肌。虹膜的颜色因含色素的多少和分布的不同而异,一般有黑色、蓝色、灰色和棕色等几种。

3.3.1.7 Pupil 瞳孔 -- 虹膜上,让光进入

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可以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的收缩使瞳孔散大,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3.3.1.8 Retina 视网膜

3.3.1.8.1 Cone Cells 视锥细胞 (Photoreceptor cells)

亮的环境下!色彩!

视细胞的一种,位于视网膜内。因为它能接受光刺激,并将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故亦称光感受器。由外节、内节、胞体和终足四部分组成。其外节为圆锥状,故名视锥细胞。内含有感光物质(视紫蓝质)。在光刺激下,感光物质可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变化和电位改变,使视锥细胞发放神经冲动。

视锥细胞是感受强光和颜色的细胞,对弱光和明暗的感知不如视杆细胞敏感;而对强光和颜色,具有高度的分辨能力。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光线可直接到达视锥细胞,故此处感光和辨色最敏锐。而以视杆细胞为主的视网膜周缘部,则光的分辨率低,色觉不完善,但对暗光敏感。家鸡等动物视网膜中视锥细胞较多,故黄昏以后视觉减弱。人的视网膜中约有600万~800万个视锥细胞。

3.3.1.8.2 Rod Cells 视杆细胞 (Photoreceptor cells)
  • 暗的环境也敏感,对光的变化敏感

视细胞的一种,位于视网膜内。因为它能接受光刺激,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发放神经冲动,故亦称光感受器。

由外节、内节、胞体和终足四部分组成。其外节呈细杆状,故名视杆细胞。内含有感光物质,在光刺激下,感光物质可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变化和电位改变,使视细胞发放神经冲动。视杆细胞是感受弱光刺激的细胞,对光线的强弱反应非常敏感,对不同颜色光波反应不敏感。它所含的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

猫头鹰等动物视网膜中视杆细胞较多,故夜间活动视觉灵敏。人的视网膜中约有12000万个视杆细胞。

3.3.1.8.3 Bipolar Neurons 双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是具有两个独立突起的神经元。胞体两端各伸出一个突起:一个为树突,分布至周围;一个为轴突,伸向中枢。仅见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节、耳蜗神经节、嗅觉感受器和视网膜内。

3.3.1.8.4 Ganglion Cells 神经节细胞

神经节细胞(视网膜的)ganglion cell 位于视网膜最终段的神经细胞,其轴索为视神经纤维,纤维在眼球内,分布于网膜的表面,集于视束(视神经)乳头,由眼球出来之后,经过视束交叉,止于外侧膝状体。此神经节细胞的受纳区域,多种动物都大致呈圆形,对其中心用光照射,峰值放电出现在照射开始(on反应);照射周边则在照射终止之后(off反应);如果再照射其中间时,将出现光照射的两时期(on-off反应)。但这种性质并不是固定的,由于动物不同、波长不同,以及明暗适应的情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3.3.1.8.5 Optic Disc 视盘 / 视神经乳头

视神经乳头又称视神经盘,简称视盘(optic disc)、视乳头、盲斑、眼盲部(parscaeca oculi)。视神经在球内可见的部分,为视网膜神经纤维的汇集处。位于眼球后极部鼻侧约3毫米,直径1.5毫米圆盘状,故称视盘较为准确,习惯上称视神经乳头。此处无色素层和视细胞层,无感光作用,视野检查时为一生理盲点,故有人称视盘为盲斑。

3.3.1.8.6 Blind Spot 盲点

又称“生理盲点”。眼球后部视网膜上,视神经进入眼球处的一个凹陷点。此处无视觉细胞,因此无感光能力。物体的影像落在此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故称“盲点”。
由视网膜节细胞层发出的神经轴突,先在视网膜内层表面聚合成束而为视盘,然后穿出眼球形成视神经。视盘即视神经乳头。在乳头的范围内实际上并无视锥和视杆细胞,因而落于该处的光线将不被感知,故称盲点。又称生理盲点。

3.3.1.8.7 Fovea 中央凹
  • 只有视锥,没有视杆
  • 视觉最敏锐

中央凹(foveal),是视网膜中视觉(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区域。以人为例,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的凹陷,就是中央凹。

3.3.1.9 Optic Chiasma 视神经交叉

视神经交叉(optic chiasma),视神经由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构成。它在向脑内传入时左右视网膜鼻侧的视神经构成视交叉,而颞侧纤维不交叉。这样右侧视野的信息经左侧视束(由左眼颞侧的视神经和右眼鼻侧的视神经构成)入左侧视皮层;左侧视野的信息经右侧视束(由右眼颞侧的视神经和左眼鼻侧的视神经构成)入右侧视皮层。视束大部分入视皮层, 小部分入上丘和下丘脑。

3.3.1.10 Receptor: Photoreceptor Cells (Rod / Cone)

3.3.2 Visual Perception 视觉感知

3.3.2.1 现象1:Afterimages 后像

正后像

正后像指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例如中国传统朽日夜空的烟花,人们经常会哲到束束连续不断的各种造型的亮线。实际上,无论在任意瞬间任何位置上只是一个亮点而已。而人们所看到的束束亮线,主要是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因而在视网膜上呈现出由前后的亮点所连成的亮线,形成了夜空中充分调动增添节日气氛的绚烂多彩烟花。

负后像

负后像是指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视觉负后像一般是补色关系。如一个人长时间的凝视红色后,再迅速把目光转移到一张白纸上时, 眼前将会浮现绿色。这是由于含红色素视锥细胞长时间地凝视,其兴奋度和感觉灵敏度均不断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上时,相当于白光中减去红光,出现青光,所以引起青色觉。除色相外,明度对比也会产生负后像。如白色的负残像是黑色,而黑色的负残像则为白色等。例如初学色彩者在最初练习看色时,由于长时间的色彩刺激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视觉后像,随之眼睛对色彩的灵敏度及分辫能力均不断降低。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注愈平时观察颜色的规律与节奏,从而养成良好的看色习惯。

3.3.2.2 现象2:Color Blindness 色盲

色盲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红色盲、绿色盲、蓝黄色盲等)。色弱包括全色弱和部分色弱(红色弱、绿色弱、蓝黄色弱等)。

  1. 全色盲 Monochrome Color Blindness 只有黑白
    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与夜盲(视杆细胞功能障碍)恰好相反,患者尤喜暗、畏光,表现为昼盲。仅有明暗之分,而无颜色差别,而且所见红色发暗、蓝色光亮。此外,还有视力差、弱视、中心性暗点、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它是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较少见。
  2. 红色盲
    又称第一色盲。患者主要是不能分辨红色,对红色与深绿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常把绿色视为黄色,紫色看成蓝色,将绿色和蓝色相混为白色。
  3. 绿色盲
    又称第二色盲,患者不能分辨淡绿色与深红色、紫色与青蓝色、紫红色与灰色,把绿色视为灰色或暗黑色。临床上把红色盲与绿色盲统称为红绿色盲,较常见。平常说的色盲一般就是指红绿色盲。
  4. 蓝黄色盲
    又称第三色盲。患者蓝黄色混淆不清,对红、绿色可辨,较少见。
  5. 全色弱
    又称红绿蓝黄色弱。其色觉障碍比全色盲程度要低,视力无任何异常,也无全色盲的其他并发症。在物体颜色深且鲜明时则能够分辨;若颜色浅而不饱和时则分辨困难,少见。
  6. 部分色弱
    有红色弱(第一色弱)、绿色弱(第二色弱)和蓝黄色弱(第三色弱)等,其中红绿色弱较多见,患者对红、绿色感受力差,照明不良时,其辨色能力近于红绿色盲;但物质色深、鲜明且照明度佳时,其辨色能力接近正常。

3.3.2.3 理论1:Trichromatic ("Three Color") Theory 三色说

  • 理论:只有三种视锥细胞:red cones, green cones, blue cones
  • 缺陷:不能很好地解释负后像和色盲

3.3.2.4 理论2:Opponent-Process Theory 拮抗理论

  • Red, Green
  • Blue, Yellow
  • Black, White
  • 一个 激活 stimulated ,另一个 抑制 inhibited

除了三原色说,黑林(Ewald Hering)提出了另一种颜色理论,称拮抗理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也简称四原色说。他提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的基本单位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每一对的两个要素如红与绿、蓝与黄,其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表现是其中一个停止作用,另一个就激活。

拮抗原理也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如果产生两种颜色的光波相混合,结果出现灰色,则两种颜色互补,或称为互补色。互补色在色环上的位置比本相对,红与绿、蓝与黄是互补色。根据拮抗原理,互补现象是由于两个互补色以相反方向刺激统一视觉单元,结果相互抵消而造成的。这三对相互拮抗的活动已得到研究证明。它们不是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神经通路坐功图的神经结细胞(ganglia)发生的。

总之,三原色说可以解释视觉感受器的活动,拮抗理论可以解释视觉信息自感受器输出后在神经节细胞上的活动过程,两种理论相互补充,在解释人类色觉的复杂现象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3.4 Audition 听觉

3.4.1 Auditory Sensation 听觉感受

3.4.1.1 Sound waves 声波

3.4.1.1.1 Pitch 音高 -- Frequency 频率
3.4.1.1.2 Loudness 响度 -- Amplitude 振幅
3.4.1.1.3 Timbre 音质 -- Purity 纯度

3.4.1.2 耳的结构图

3.4.1.3 External Ear 外耳

3.4.1.3.1 Pinna 耳廓

即“耳廓”,外耳的一部分,是收集声波的装置。它的大部以弹性软骨为支架,覆以皮肤。皮下组织较少而紧密,富含血管神经,耳郭下端的下垂部分,无软骨,仅由皮肤、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叫做耳垂。耳郭借韧带、耳郭肌、软骨和皮肤等附着于头颅两侧。耳郭的前外侧面凸凹不平,其向前卷曲的游离缘名为耳轮,以耳轮脚起于外耳门的上方。耳轮前方,与其平行的弓状隆起叫对耳轮,两者之间的凹沟名为耳舟。对耳轮上端分叉为对耳轮(上、下)脚。脚间的凹陷称为三角窝。对耳轮前方的深凹名为耳甲,它被耳轮脚分为上部较小的耳甲艇和下部较大的耳甲腔。耳甲腔通入外耳门。外耳门前方的小结节名耳屏,对耳轮前下端的突起叫做对耳屏。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名为屏间切迹;耳屏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是耳前切迹。耳郭的后内侧面稍膨隆,表面的凹陷和隆起与前外侧面的隆起和凹陷略相对应。耳郭后内侧面的皮下组织稍疏松,皮肤的移动性较前外侧面者为大。

3.4.1.3.2 Auditory Canal 外耳道

外耳道:外耳道是自耳甲腔深处的外耳门向内侧延伸到鼓膜的弯曲管道,可把耳郭收集的声波传导至鼓膜,方向是先向内前上,转向内后上,再转向内前下;在成人长约2.5~3.5cm。因鼓膜位置倾斜,故外耳道的前下壁(3.1cm)较后上壁(2.5cm)为长。

3.4.1.4 Middle Ear 中耳

3.4.1.4.1 Ossicle 听小骨

听骨 (ossicle)为人体中最小的骨,又称为听小骨,左右耳各三块听骨由锤骨 (Hammer)砧骨 (Anvil)镫骨 (Stirrup) 组成,大部分居于上鼓室内,借韧带及关节相连接组成听骨链。锤骨柄在鼓膜的内侧面,位于粘膜层与纤维层之间。镫骨足板为环韧带连接于卵圆窗。锤、镫骨之间为砧骨。

3.4.1.4.2 Eardrum 鼓膜

系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的薄膜。位于外耳道底,作为外耳与中耳的分界。鼓膜大部附于颞骨鼓部的鼓沟内,上方一小部分附于鳞部。附于鼓沟的部分较坚实,叫紧张部;附于鳞部的部分薄而松,叫松弛部。鼓膜向内凹陷,凹陷的尖部叫鼓膜脐。

3.4.1.5 Inner Ear 内耳

3.4.1.5.1 Semicircular Canals 半规管

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是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内耳的组成部分。由上、后和外三个相互垂直的环状管,即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组成,连结内耳与前庭。其一端有一个膨大部分,称为壶腹,具有隆起的隔膜。其中有感觉细胞,与前庭中的椭圆囊相通。分为外周的骨半觇管和中央的膜半规管两部分。

3.4.1.5.2 Cochlea 耳蜗

位听器官内耳骨迷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结构。耳蜗是一螺旋形骨管,绕蜗轴卷曲两周半。由蜗轴向管的中央伸出一片簿骨,叫骨质螺板。耳蜗外壁有螺旋韧带。

骨质螺旋板的游离缘连着一富有弹性的纤维膜,称为基底膜,延伸到骨管对侧壁与螺旋韧带相接。把耳蜗骨管分成上下两部,上部称前庭阶,下部称鼓阶,两管中充满外淋巴液。前庭阶的一端为前庭窗,鼓阶一端为蜗窗。两部分在蜗顶处的蜗孔相通。在骨质螺旋板近底处有一薄膜,称前庭膜,由前庭膜、基底膜和一部分螺旋韧带围成膜质蜗管,管中充满内淋巴液。螺旋器(Corti氏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等组成,毛细胞为声波感受细胞,每个毛细胞均与神经纤维形成突触联系。毛细胞的上方有盖膜,与毛细胞的纤毛相接触。外界声波通过淋巴液而震动盖膜,盖膜又触动了毛细胞,最后由毛细胞转换成神经冲动经听位神经而传到听觉中枢。

3.4.1.5.3 Corti 柯蒂氏器

corti器是位于耳蜗膜蜗管基底膜上的螺旋器,自蜗底至蜗顶全长约32mm,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tectorial membrane)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成分。靠蜗轴侧有单排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s),其外侧有3排或更多的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s)。基底膜不同部位毛细胞的高度不一,从蜗底至蜗顶其毛细胞逐渐变高。在蜗底(高频端)毛细胞的静纤毛短,靠近蜗顶静纤毛逐渐边变长。这些耳蜗毛细胞的高度以及静纤毛长度的梯度变化,很可能是产生耳蜗音频排列和调谐功能的形态学基础。
通常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内耳淋巴。内耳淋巴波动时即振动基底膜,导致其上的螺旋器的听毛细胞受到刺激而感音。

3.4.1.5.4 Receptor: 基底膜 (Basilar Membrane) 上的听毛细胞 (Hair Cell)

3.4.2 Auditory Perception 听觉感知

3.4.2.1 理论1:Place Theory 位置理论

基底膜的不同位置上的神经细胞对应了不同音高 (Pitch)的接收

3.4.2.2 理论2:Frequency Theory 频率理论 (Theory of Telephone)

整个基底膜都是振动的,不同的声音频率 (Frequency)对应着听到的不同音高 (Pitch)

3.4.2.3 理论3:Neural Volleying Theory 神经齐射理论

由韦弗尔提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频率理论)。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对它们单独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以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频率超过5000Hz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

3.5 Chemical Senses 味觉嗅觉

3.5.1 Taste 味觉, Taste Buds 味蕾

3.5.2 Smell 嗅觉

3.5.2.1 Olfactory Bulb 嗅球

嗅球(olfactory bulb)是端脑皮质的一部分,位于大脑半球额叶眶面嗅沟的下方和前端,呈扁卵圆形,向后移行于嗅束。嗅黏膜双极细胞的中枢突组成的嗅神经,通过筛板的孔进入额叶下面,大部分纤维终于嗅球前端。因此,嗅球可视为嗅神经的终止核,是嗅觉的初级中枢。位于颅底的一团细胞和纤维。嗅觉神经纤维进入其中后,与其他纤维连接组成嗅束,再向前进入脑内。

3.5.2.2 Receptor: Olfactory Cilia 嗅毛

从嗅细胞的嗅泡发出的数十根不动纤毛。浸于上皮表面的嗅腺分泌物中,可接受气味物质的刺激。

3.5.2.3 Nasal Passage 鼻部通道

3.6 Body Senses 身体知觉

3.6.1 Vestibular 前庭知觉 -- 平衡感

3.6.2 Kinesthesis 运动感 -- 控制运动

3.7 Gate Theory 门控理论

门控理论(gate-control theory),是由梅尔扎克(Ronald Melzack,1973,1980)提出来的,它用来描述我们在痛觉中的这样一个现象:在我们感受到物理刺激时,却没有感到特别疼痛。

门控理论认为:脊髓中的一些细胞像门一样,切断和阻止一些痛觉信号进入大脑,使大脑感觉不到痛觉。广泛兴奋神经元的多突触作用在兴奋信号从传导末梢传入,同时内神经元也发出抑制信号,此时低强度的刺激可以激活抑制作用,同时抑制神经元对高强度刺激的响应。

有这样一个例子,当你全神贯注地在奔跑时,不小心摔了一下,站起来后你又继续跑,可能没有感觉到疼痛,因为脊髓中的一些细胞阻止了疼痛信息进入大脑,大脑无法感知,这就是门控理论所解释的现象。来自大脑的信息提供了所经历提供疼痛的背景信息。与门控理论相反的是痛觉神经矩阵理论(neuromatrix theory of pain),该理论也是由梅尔扎克(Ronald Melzack,1999)提出,这个理论认为,有时人们会在没有任何物理刺激的情况下感受到疼痛,即主观疼痛,这时,人们所经历的疼痛信息全部来自大脑,而非外界的物理刺激。

Unit 4 Learning 学习

4.1 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条件反射

4.1.1 Ivan Pavlov 巴普洛夫

4.1.2 UCS - Unconditioned Stimulus 非条件刺激

4.1.3 UCR - Unconditioned Response 非条件反射

4.1.4 CS - Conditioned Stimulus 条件刺激

4.1.5 CR - Conditioned Response 条件反射

4.1.6 NS - Neutral Stimulus 无关刺激

4.1.7 条件反射的本质:把无关刺激变为条件刺激

4.1.8 条件反射的条件

4.1.8.1 CS在UCS之前 -- 先摇铃铛再给吃的

4.1.8.2 CS和UCS间隔很短(<5s)

4.1.8.3 重复多次

4.1.8.4 CS必须和其他刺激有区别 (Discrimination)

4.1.9 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1.9.1 Acquisition 学习 (CS和UCS配对)

4.1.9.2 Extinction 消退 (只给CS)

4.1.9.3 Spontaneous Recovery 自然恢复 (只给CS)

4.1.9.4 Second Spontaneous Recovery 第二次自然恢复 (只给CS)

4.1.10 Generalization 泛化 -- 分不清相似的刺激 -- Little Albert实验

4.1.11 Discrimination 分化 -- 分得清相似的刺激

4.1.12 Higher-order Learning 高阶学习 -- 套娃条件反射

4.1.13 不同的Conditioning

4.1.14 先CS再UCS -- Forward Conditioning

4.1.15 CS,UCS同时 -- Simultaneous Conditioning

4.1.16 先UCS后CS -- Backward Conditioning

4.2 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性条件反射

4.2.1 B. F. Skinner 斯金纳 -- Skinner Box 实验

4.2.1 Reinforcement 强化

4.2.2 Positive Reinforcement 正强化 -- 给一个想要的刺激 (给吃的)

4.2.3 Negative Reinforcement 负强化 -- 去掉一个不想要的刺激 (不给电击)

4.2.4 Primary Reinforcers 初级强化物 -- 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的强化,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4.2.5 Secondary Reinforcers 二级强化物

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对于有机体来说,二级强化物包括对大量行为起强化作用的许多刺激,诸如特权、社会地位、权力、财富、名声等,这些大多是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它们构成了决定人类行为的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4.2.6 Punishment 惩罚

4.2.7 Positive Punishment 正惩罚 -- 给一个不好的刺激 (电击)

4.2.8 Negative Punishment 负惩罚 -- 去掉一个想要的刺激 (不给吃的)

4.2.9 强化的分类

4.2.9.1 比例式 Ratio -- 强化和操作的次数的比例 -- e.g. 干多少个东西来多少钱

4.2.9.1.1 定比例式 Fixed Ratio -- 这个比例固定 -- e.g. 做一个东西一块钱
4.2.9.1.2 变比例式 Variable Ratio -- 比例不固定 -- e.g. 可能做一个东西一块钱,也可能做两个东西一块钱

4.2.9.2 时距式 Interval -- 按照强化的间隔时间分

4.2.9.2.1 定时距式 Fixed Interval -- 强化时间间隔确定 -- e.g. 每五分钟强化一次
4.2.9.2.2 变时距式 Variable Interval -- 强化时间间隔不确定 -- e.g. 可能2可能5分钟强化一次

4.2.10 Variable的强化更加有效

4.2.11 Extinction -- Response 降低

4.2.12 Spontaneous Recovery

4.2.13 应用

4.2.13.1 Taste Aversion 味觉厌恶

4.2.13.1.1 人:John Garcia
4.2.13.1.2 吃了 -> 不好吃 -> 不吃

4.2.13.2 Superstitious Behavior 迷信行为

4.2.13.2.1 偶然发现做两件事可能有关联 -> 强化认知,认为有关系 -> 奇怪的宗教仪式

4.2.13.3 Law of Effect 效果律 (试错说)

4.2.13.3.1 人:Thorndike
4.2.13.3.2 猫在盒子里,逃出来的过程就是试错 -> 逃出来画的时间越来越少

4.2.13.4 Learned Helpless 习得性无助

4.2.13.4.1 人:Seligman
4.2.13.4.2 一只狗跳不过去一个坎 -> 不停地强化 -> 跳得过去也不去尝试 (认为跳不过去)

4.2.13.5 Behavior Modeification 行为矫正 (通过Positive Reinforcement)

4.3 其他

4.3.1 Latent Learning & Cognitive Maps 潜在学习 & 认知地图

4.3.1.1 人:Edward Chace Tolman

4.3.2 Observational Learning 观察学习

4.3.2.1 人:Albert Bandura

4.3.2.2 人们通过观察学习,过程叫Modeling,学习的人式Models

4.3.2.3 实验:看暴力影片的孩子比不看的更容易有暴力行为

Unit 5 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

5.1 Memory 记忆

5.1.1 Encoding 编码

5.1.1.1 Context-dependent Learning -- 根据周边的surroundings很容易想起来东西 e.g. 回母校,想起往事

5.1.1.2 State-dependent Learning -- 根据状态容易想起来的东西 e.g. 不开心的时候,想起以前不开心

5.1.1.3 Divided Attention 分散注意 -- 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

5.1.1.4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非注意盲视 -- 听音乐太专注,导致眼睛看得不仔细,导致车祸

5.1.1.5 ADHD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多动症

5.1.1.6 三种层次的信息处理

5.1.1.6.1 Shallow Processing -- Structural Encoding -- 句子结构?多长?大小写?
5.1.1.6.2 Intermediate Processing -- Phonemic Encoding -- 怎么读?
5.1.1.6.3 Deep Processing -- Semantic Encoding -- 内容?含义?语义加工?

5.1.1.7 三种深度记忆方法

5.1.1.7.1 Elabortion 精细加工 -- 和其他东西关联起来一起记忆
5.1.1.7.2 Dual Coding Theory 双重编码理论 -- 不同的感觉通道 (读、看、写)
5.1.1.7.3 Self-reflect Encoding 自我相关编码 -- 和自己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5.1.2 Storing 储存

5.1.2.1 Sensory Memory 感觉记忆 -- 时间短,量大(包含所有感觉)

5.1.2.2 Short-term Memory (STM) 短时记忆 -- $7 \pm 2$个组块 (Chunk), 20秒 -- George A. Miller

5.1.2.2.1 Rehearsal 复述 -- 复述(rehearsal)指个体通过言语重复以前识记过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5.1.2.2.2 Chunk 组块 -- 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的组织与再编码。因此,组块是加工处理若干刺激的意义单位。
5.1.2.2.3 Working Memory 工作记忆 (类似于电脑的内存)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概念。此后,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有了不同的意义和语境。

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提出的有关人脑中存贮的信息的活动方式。人作为一种信息加工系统,把接受到的外界信息,经过模式识别加工处理而放入长时记忆。以后,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由于需要,长时记忆中的某些信息被调遣出来,这些信息便处于活动状态。它们只是暂时使用,用过后再返回长时记忆中。信息处于这种活动的状态,就叫工作记忆。这种记忆易被抹去,并随时更换。

5.1.2.3 Long-term Memory (LTM) 长期记忆

5.1.2.3.1 Elaborative Rehearsal 精细复述 -- 精细复述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学习材料在复述的作用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向长时记忆中转移
5.1.2.3.2 Declarative Memory (Explicit Memory) 表达得出来的显性记忆
5.1.2.3.2.1 Episodeic Memory 情节式的记忆 (一段经历、故事)
5.1.2.3.2.2 Semantic Memory 语义性记忆 (知识、定义)
5.1.2.3.3 Nondeclarative Memory (Implicit Memory) 隐形记忆 (习惯、动作, ...)
5.1.2.3.4 Prospective Memory 前瞻记忆 -- 以后要做什么
5.1.2.3.5 Retrospective Memory 回溯记忆 -- 做过什么
5.1.2.3.6 Flashbulb Memory 闪光灯记忆 -- 是自传式记忆的一种,指对鲜明、重要的公众事件(如某国总统被刺、奥运会、世界杯、北约空袭南联盟、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等)的记忆。具体是指重要事件发生时,人们不仅能记住此事件,还能记住与此重要事件不直接相关的信息,如当时的自己身处何地、与谁在一起、以及在做什么等细节。由于周围环境中发生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而产生非常生动的记忆,这些记忆的细节丰富并且保持时间非常长。正如闪光灯一样,不仅对闪光灯印象深刻,还能记住闪光灯照亮的区域。
5.1.2.3.7 Semantic Network 语义网络 -- 信息在脑中像网络一样存起来

5.1.2.3.8 Connectionist or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PDP) Model 同时分布性处理模型 -- 看、听同时处理
5.1.2.3.9 Conceptual Hierarchy 概念层次结构

5.1.3 Retrieving 提取

5.1.3.1 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s 舌尖效应 -- 记住了,但真的要用的时候,暂时性遗忘

5.1.3.2 Misinformation Effect 错误信息效应

5.1.3.2.1 人:Elizabeth Loftus
5.1.3.2.2 询问的语言会影响人们的记忆
5.1.3.2.3 Source Monitoring 源监控 -- 对记忆进行归属 (attribute)
5.1.3.2.4 Source Monitoring Error 源监控错误 -- 一个东西在记忆的时候记错了,归在了另外一个东西上
5.1.3.2.5 Reality Monitoring 现实监控 -- 思考记忆到底是依据外部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是自己的思考和想象的过程

5.1.3.3 Distributed Practice 分配练习 -- 干干这个,干干那个,不要一直学一个东西

5.1.3.4 遗忘

5.1.3.4.1 Ebbinghaus Curve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1.3.4.1.1 一开始忘得快,然后忘得慢
5.1.3.4.1.2 Nonsense Syllables 无意义音节 -- 实验的方法就是让人背这个
5.1.3.4.1.3 Retention 保持量 -- 还记得多少
5.1.3.4.1.4 Saving Score 节省分数 -- 一个指标:背过一次,再背一遍,两次花费的时间之差
5.1.3.4.1.5 Recall 回忆 -- 完全靠自身想
5.1.3.4.1.6 Recognition 再认 -- 从一堆选项中选出之前看到哪个(比Recall简单)

5.1.3.4.2 Encoding Failure Theory 编码失败理论 -- 没记进去
5.1.3.4.3 Decay Theory 衰退理论 -- 记忆随时间消失

5.1.3.5 Interference 干扰

5.1.3.5.1 Proactive Interference 前摄抑制 -- 之前学的东西干扰了之后学的东西
5.1.3.5.2 Retroactive Interference 后摄干扰 -- 之后学的东西干扰了之前学的东西

5.1.3 Biological Bases of Memory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5.1.3.1 Amnesia 健忘症

5.1.3.1.1 Organic Amnesia 脑功能有问题导致的健忘症
5.1.3.1.1.1 Retrograde Amnesia 逆行性遗忘 -- 忘记了之前发生的事
5.1.3.1.1.2 Anterograde Amnesia 顺行遗忘 -- 以后发生的事记不住了
5.1.3.1.2 Infantile Amnesia -- 三岁以前的婴儿的记忆被忘记了

5.1.3.2 Localized Neural Circuits 局部神经回路

5.1.3.3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长期增益效应 -- 记忆可能会在大脑种创造出独特的、可重复使用的路径

5.2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思考 & 解决问题

5.2.1 Obstacles 解决问题的障碍

5.2.1.1 Mental Set 心理定势 (下同)

5.2.1.2 Functional Fixedness 功能固着 -- 惯性思维 (杯子只能喝水)

5.2.1.3 Working Backward 逆向思维

5.2.1.4 Confirmation Bias 确认偏差 -- 你不知道答案错了,你看了答案,最后可能想着想着认为错误的答案很有道理

5.2.1.5 Belief Perservance 信念固着 --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5.2.1.6 Hindsight Bias 事后偏见 -- 事后诸葛亮

5.2.1.7 Framing 框架效应 -- A: 有95%的收益; B: 有5%的损失 -- 虽然一个道理,人们倾向于买A -- 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5.2.2 Problem Solving -- 有个目标 -> 找解决路径 -> 问题解决

5.2.2.1 Mental Images 心里表象 -- 在脑中思考的时候好像有一副画面一样 (做线代的时候脑子里有图)

5.2.2.2 Problem Space 问题空间 -- 所有可能的解决路径 (机器学习第一章预备知识)

5.2.2.3 * Algorithm 算法式 -- 一步一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2.2.4 * Heuristic 启发式 -- 设定一个标准,然后想 -- 比方说定一个原则“好看”

5.2.2.4.1 Availability Heuristic 易得性启发 -- “飞机比火车更容易出事” -- 人们更容易想起来飞机出事
5.2.2.4.2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代表性启发 -- “一个人很nerdy,别人认为他是学工科的” -- 这个形象和人们对工科的刻板影响相符

5.2.3 Creativity 创造力

5.2.3.1 Insight 洞察 -- Suddenly Discover -- 突然发现解决的方法 -- after struggling for a while

5.2.3.2 Convergent Thinking 聚合思维 -- 不停地仔细地想一个问题,直到解决

5.2.3.3 Divergent Thinking 发散思维 -- 顾名思义,往很多方面想

5.2.3.3.1 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
5.2.3.3.2 Keeping a Journal
5.2.3.3.3 Freewriting
5.2.3.3.4 Mind or Subject Mapping

5.2.4 Reasoning 推理

5.2.4.1 Deductive Reasoning 演绎推理 -- Syllogism 三段论

5.2.4.2 Inductive Reasoning 归纳推理 -- 数学归纳法

5.3 Intelligence 智力

5.3.1 智力的定义 --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智力不指代智慧,两者意义有一定的差别。

5.3.2 关于智力的理论

5.3.2.1 Spearman S, G Factor 斯皮尔曼二因素理论 -- G Factor (General), S Factor (Specific)

5.3.2.2 Gardner'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加德纳多元智力论

5.3.2.3 Sternberg's 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位一体理论

5.3.2.3.1 Analytical Intelligence 分析智力 -- 用理论解决理论问题
5.3.2.3.2 Creative Intelligence 创造智力 -- 发散性思维
5.3.2.3.3 Practical Intelligence 实用智力 -- 实际用信息到生活中的能力

5.3.3 工作难度越高,表现和IQ正相关

5.3.4 其他关于智商的理论

5.3.4.1 Fancis Galton -- Hereditary Genius --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5.3.4.2 Alfred Binet -- $$\text{IQ} = \frac {\text {Mental Age}} {\text {Chronological Age}} \times 100$$

5.3.4.3 David Wechsler -- Deviation IQ Scores 离差智商 -- 人智商是正态分布 -- 智商换算成 $100 + 15 (z-score)$

5.3.5 Psychological Test 心理测试

5.3.5.1 几种测试

5.3.5.1.1 Aptitude Test 能力倾向测试
5.3.5.1.2 Vocational Interest Test 职业兴趣测试
5.3.5.1.3 Attitude and Interest Test 态度和兴趣测试

5.3.5.2 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 -- 理解即可,就是把东西标准化、量化

5.3.5.3 Test Norms -- 测试的过程都是标准化的、有具体操作流程的

5.3.5.4 Reliability 信度(在统计的那一章节里其实已经讲过了)

5.3.5.4.1 Test-Retest Reliability 重测信度
5.3.5.4.2 Split-half Reliability 分半信度 -- 做完实验,一分为二,重算数据看看结果还差不差多

5.3.5.5 Validity 效度

5.3.5.5.1 Content Validity 内容效度
5.3.5.5.1.1 专家判断
5.3.5.5.1.2 问卷前测
5.3.5.5.2 Construct Validity 结构效度 -- 结果和假设的框架
5.3.5.5.3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效标效度 -- 测的这个数据到底有没有意义、能不能代表,etc. (下图左高右低)

5.3.6 Mental Retardation 智力缺陷(下图)

5.3.7 两种智力类型

5.3.7.1 Fluid Intelligence 流体智力 -- 身体机能 -- 老了会变少,“流”

5.3.7.2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晶体智力 -- 后天学习 -- 老了不怎么会变少,"晶体"

5.3.8 Reaction Range 反应范围 -- 根据基因,人的智力可以在一个范围内浮动,具体多高看后天努力(下图)

5.3.9 The Flynn Effect 弗林效应 -- 年代增加,社会进步,IQ提高

5.3.10 Stereotype Threat 刻板印象威胁 -- 如果知道自己被别人有刻板印象,表现会变差

5.3.11 Savant Syndrome 学者侯群症 -- 天才和疯子一线之隔,可能自理能力极差,某些方面很不行,etc.

5.4 Language 语言

5.4.1 语言的架构:Sentence -> Phrase -> Word -> Morpheme(语素) -> Phoemes(音素)

5.4.1.1 Phonemes 音素 -- 发音的最小单位

5.4.1.2 Morphemes 语素 -- 理解用的最小单位

5.4.1.3 Semantics 语义

5.4.1.4 Syntax 语法

5.4.2 Critical Period -- 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见下图:

5.4.3 Fast Mapping 快速映射 -- 儿童将初次看到或听到的词汇迅速与某个客体或基本概念相联系的过程

5.4.4 Overextension 过度扩展 -- 举一反三过度

5.4.5 Underextension 欠拓展 -- 不会举一反三

5.4.6 Telegraphic Speech 电报式语言 -- 一会蹦一句

5.4.7 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MLU) 平均说话长度

5.4.8 Overregularization 过度正则化 -- 过度注重语法

5.4.9 Metalinguistic 元语言 -- 本身的语言, e.g. 中国人学英文,元语言=中文

5.4.10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元语言意识 -- 对元语言所描述的语言学概念的识别和监控 -- 能够意识到语言这回事

5.4.11 Bilingualism 双语

5.4.12 Acculturation 文化适应 -- 习得了文化,更好地应用语言

5.4.13 年龄越大,学语言越难

5.4.14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语言获得装置 -- 人:Chomsky

5.4.14.1 Surface -- 声音,语序

5.4.14.2 Deep -- 语义,运用,e.g. 主动 -> 被动, 换个人称, etc.

5.4.15 Interactionist Theori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5.4.16 人:Piaget -- 概念帮助语言发展

5.4.17 人:Vgotsky -- 语言帮助概念发展

5.4.18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 语言决定论 -- 人:Sapir & Whorf -- 语言决定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

Unit 6 Development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6.1 Some Biological Bases 一些生物学基础

6.1.1 Autosome 常染色体

6.1.2 Se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

6.1.3 Prenatal Period 产前期 -- 整个怀孕期间

6.1.4 Germinal Stage 胚阶期 -- 0~2周

6.1.5 Embryonic Stage 胚胎期 -- 2周~2月

6.1.6 Fetal Stage 胎儿阶段

6.1.7 Placenta 胎盘 -- 负责怀孕时的物质交换

6.1.8 Age of Viability 生存年龄 -- 专指早产儿

6.1.9 胎儿发展顺序:General -> 精细

6.1.10 Five Infant Reflexes 五种婴儿反射

6.1.10.1 Grasping Reflex -- 抓东西

6.1.10.2 Startle Reflex / Moro Reflex -- 张开手臂(感到正在下落 / 朝婴儿大喊)

莫罗氏反射Moro reflex)是一种新生儿反射。由奥地利儿科专家欧内斯特·莫罗(Ernest Moro,1874-1951)首先发现和描述。当变换婴儿的位置或姿势时,便会出现出双手迅速向外伸张,然后再复原作拥抱状。

该反射在以下情形中出现:

  1. 突然朝着婴儿大喊一声
  2. 当婴儿感觉到正在下落。(以水平姿势抱住婴儿,将其头的一端向下移动)

据相信,人类在新生儿时尚未习得恐惧。根据小艾伯特实验(little Albert)的研究,在著名的古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用惊跳反射使他对毛茸茸的白色物体产生恐惧。

该反射的最重要的意义是评估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整合情况,因为该反射包括4个组成部分:

  1. 惊跳
  2. 双臂向两边伸展(外展肌)
  3. 双臂向向胸前合拢,作出拥抱姿势(内收肌)
  4. 哭喊(通常)

该反射从出生起就开始出现。对于早产儿,可以在产后第28周观察到莫罗氏反射的完全形式;对于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通常是在第34周观察到莫罗氏反射的完全形式。在正常情形下,莫罗氏反射会持续到产后第4-5个月时消失。

对于新生儿而言,出现以上每个组成部分[1]或运动中的每个不对称现象都是正常的,但如果该反射一直持续到婴儿后期、儿童和成人,则属于反常现象。

6.1.10.3 Rooting Reflex 生根反射 -- 碰一下,转过来,张开嘴

6.1.10.4 Stepping Reflex 踏步反射 -- 抬起来,会做出踏步动作

6.1.10.5 Sucking Reflex 吮吸反射 -- 给东西,就放嘴里

6.1.11 怀孕时 情绪, 饮食 很重要 -- e.g. Fetal Alcohol Syndrome

6.1.12 Six Motor Milestones 六个运动机能发展的里程碑 -- 趋势:head -> foot

6.2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儿童时期社会性发展

6.2.1 Attachment 依恋

6.2.1.1 Harry Harlow -- 实验:猴子,选择温暖的

6.2.1.2 三种类型

6.2.1.2.1 Secure Attachment 安全型依恋
6.2.1.2.2 Avoidant Attachment 回避型依恋
6.2.1.2.3 Ambivalent Attachment 矛盾型依恋

6.2.1.3 Ainsworth -- Strange Situation 陌生情境实验

6.2.1.3.1 是否和妈妈交流?是 -> Secure; 不是 -> Avoidant; 纠结 -> Ambivalent
6.2.1.3.2 妈妈出去以后?小闹 -> Secure; 不闹 -> Avoidant; 大闹 -> Ambivalent
6.2.1.3.3 妈妈回来以后交流?是 -> Secure; 不是 -> Avoidant; 纠结 -> Ambivalent

6.2.2 Seperation Anxiety 分离焦虑 -- 上幼儿园和家长分开 -- Secure -> 小闹; Avoidant -> 不闹; Ambivalent -> 大闹

6.2.3 Temperament 脾性

6.2.4 Parenting Style 家长管小孩的方式 -- Diana Baumrind

6.2.4.1 Authoritarian Parenting 专制型 -- 自主意识差,可能乖

6.2.4.2 Permissive Parenting 放纵型

6.2.4.2.1 Permissive Neglectful 完全不管
6.2.4.2.2 Permissive Indulgent 溺爱

6.2.4.3 Authoritative 权威型 -- 有原则,有意愿

6.2.5 Imprinting 应随效应 -- 模仿 -- Konrad Lorenz

6.3 Erikson's Stage Theory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6.3.1 1岁 -- 信任 (Trust)

6.3.2 2-3岁 -- 身体机能的自主性 (Autonomy)

6.3.3 4-6岁 -- 自己能力的自主性 (Initiative)

6.3.4 6-青春期 (Puberty) -- 和别人比较

6.3.5 青春期 -- 自己要变成什么样的人?Identity vs. Confusion

6.3.6 成年早期 -- Intimacy (亲密感) vs. Isolation (孤独感) -- 找另一半

6.3.7 中年 -- 自己的价值 -- Generativity vs. Self-Absorption

6.3.8 老年 -- 有没有达到想过的一生 -- Integrity vs. Despaire

6.3.9 Positive Comments 正面评价

6.3.9.1 Continuity & Transition

6.3.9.2 提出了Challenges

6.3.10 Negative Comments 负面评价

6.3.10.1 Case Studies -- 可扩展性低

6.3.10.2 Idealized Description 过于理想化

6.4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儿童时期认知发展

6.4.1 Assimilation 同化 -- 红苹果是苹果,绿苹果形状差不多,也是苹果

6.4.2 Accommodation 异化 -- 苹果是苹果,桃子虽然外形像苹果,但是摸起来毛,所以不是苹果

6.4.3 Piaget's Stage Theory 皮亚杰认知阶段理论

6.4.3.1 Sensorimotor Period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6.4.3.1.1 (还没学会) Object Permanence 客体永久性 -- 东西看不见了不代表不存在了
6.4.3.1.2 喜欢用嘴感受世界

6.4.3.2 Preoperational Period 前运算阶段 2~7岁

6.4.3.2.1 Egocentrism 自我中心 -- 不会换位思考

6.4.3.2.2 Irreversibility 不会逆向思维
6.4.3.2.3 Concentration 思维很集中 e.g. 看电视专注
6.4.3.2.4 (还没学会) Conservation 守恒 e.g. 两杯水倒来倒去量不变
6.4.3.2.5 Animism 泛灵性 e.g. 熊猫伯伯

6.4.3.3 Concrete Operational Period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6.4.3.3.1 学会了 Conservation
6.4.3.3.2 Classification 分类

6.4.3.4 Formal Operational Period 形式运算阶段 12~15岁

6.4.3.4.1 Abstract 抽象
6.4.3.4.2 Logical 逻辑
6.4.3.4.3 Systematic 系统

6.4.3.5 Positive Comments 正面评价

6.4.3.5.1 Landmark Contribution 非常伟大
6.4.3.5.2 建立了认知心理学这一领域
6.4.3.5.3 提出了“Conservation”

6.4.3.6 Negative Comments

6.4.3.6.1 低估了小孩的智商
6.4.3.6.2 混合阶段 (Plague / Mixing)
6.4.3.6.3 不是Universal的

6.4.4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最近发展区 -- Vygotsky -- 接受协助后可以达到的水平

6.4.5 教材编写应该符合最近发展区 -- 一点一点增加难度

6.5 Adolescent Development 青少年发展

6.5.1 Pubescence 青春期

6.5.2 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s 第二性征

6.5.3 Prefrontal Cortex (额叶) 发展了

6.5.4 Marcia's Four Identity Statuses 自我同一性的四个状态

6.5.4.1 Identity Achievement -- 成就了

6.5.4.2 Identity Foreclosure -- 行动却不懂为何

6.5.4.3 Identity Moratorium -- 有危机不行动

6.5.4.4 Identity Diffusion -- 没有危机也没啥行动,咸鱼

6.6 Moral Development 道德发展 -- Kohlberg's Stage Theory

6.6.1 Preconventional Level 前到的阶段 -- Punish/Reward

6.6.2 Conventional Level 道德阶段 -- Society's Rules & Laws

6.6.3 PostConventional Level 后道德阶段 -- Inner Justice

6.7 Adulthood & Aging 成年与老年

6.7.1 Midlife Crisis 中年危机 -- A difficult, trubulent period of doubts and reappraisal of one's life

6.7.2 Dementia 痴呆

6.8 Gender & Sexual Orientation 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

6.8.1 Sex 性别 -- 生理

6.8.2 Gender 性别 -- 社会(自己认同的)

6.8.3 Gender Stereotype 性别刻板印象

6.8.4 Socialization 社会化 -> 习得 Gender Roles 性别角色 (通过Operant Conditioning, Observational Learning)

6.8.5 Gender Identity 性别认同 -- 是否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

Unit 7 Motivation,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动机、情绪、人格

7.1 Motivation 动机

7.1.1 Some Concepts 一些概念

7.1.1.1 Homeostasis 体内平衡

7.1.1.2 Drive 驱力

7.1.1.3 Need 需要

7.1.1.4 Need (打破) Homeostasis (产生) Drive

7.1.1.5 Extrinsic Motivation 外部动机 -- 别人给我钱,我去学习

7.1.1.6 Intrinsic Motivation 内部动机 -- 没人给我钱,我也喜欢画画

7.1.1.7 Peak Experience 高峰体验 -- e.g. 查到5分的那一刻

7.1.1.8 Psychological Needs 心理需要 - 下图

7.1.2 Theories 理论

7.1.2.1 Drive Reduction Theory 驱力减少理论

7.1.2.2 Incentive Theories 激励理论 -- 钱 -> 学习

7.1.2.3 Arousal Theory (Including the Yerkes-Dodson Law) 觉醒理论 -- 难的事要Take it easy, 简单的事反过来

7.1.2.4 Maslow's Theory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7.1.2.4.1 Physiological Needs 生理需要
7.1.2.4.2 Safety & Security Needs 安全需要
7.1.2.4.3 Belongingness & Love Needs 爱与归属需要
7.1.2.4.4 Esteem Needs 尊重需要
7.1.2.4.5 Cognitive Needs 认知需要 (学习知识)
7.1.2.4.6 Aesthetic Needs 美的需要
7.1.2.4.7 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 自我实现需要 -- Achieve full human potential

7.1.2.5 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感 -- 我相信我能 -- 越高,越容易面对困难 -- Bandura

7.1.2.6 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失调 -- 认知和面对的不一致

7.1.2.6.1 实验:让两拨人说违心的话 -- 一拨人给钱少,一拨人给钱多 -- 给钱少的那波到最后真的觉得违心的话有点道理 (因为只给那么点钱,给钱少的认知失调较高)

7.1.2.7 Over Justification Effect 过度理由效应 -- 外部原因取代内部原因 -- e.g. 老爷爷给钱越来越少赶走小孩的故事

7.2 Emotion 情绪

7.2.1 生理:Amygdala -- 杏仁核

7.2.2 Evolutionary Theories (Primary Emotions) -- 情绪有几个基本组成,分程度高低,调和起来

7.2.3 Common Sense Theory of Emotion -- 恐惧导致颤抖

7.2.4 James-Lange Theory -- 颤抖导致恐惧

7.2.5 Schachter Two-Factor Theory -- 生理反应 + 大脑自主评估 -> 共同导致恐惧

7.2.6 Cannon-Bard Theory -- 感到恐惧和身体颤抖同时发生

7.2.7 Richard Lazarus's Appraisal Theory -- 和Common Sense不同,感到恐惧是自主评价产生的

7.2.8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 面部表情导致恐惧

7.2.9 Paul Ekman -- Cross-Culture Displays of Emotion 表情跨文化的一致性

7.3 Stress & Coping 压力与应对

7.3.1 Stress 压力 -- First Studied systematically by Hans Selye

7.3.2 Stress-causing events -- Stressors

7.3.3 Response to a Stressor

7.3.4 持久的压力会导致生理上的不适

7.3.5 Social Support 社会支持 -- 对应对压力很重要

7.3.6 Opt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 乐观解释风格 -- 杯子里还有半杯水

7.3.7 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 悲观解释风格 -- 快没水了

7.3.8 Theories

7.3.8.1 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 (GAS) - 一般适应综合症

7.3.8.1.1 Alarm Stage -- 刚开始收到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 压力承受能力一开始稍微下降
7.3.8.1.2 Resistance Stage -- 对抗阶段,仍然受到交感神经支配 -- 压力承受能力高于正常
7.3.8.1.3 Exhaustion Stage -- 筋疲力尽

7.3.9 Lewin's Motivational Conflict theory

7.3.9.1 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 两个都要

7.3.9.2 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 两个都不要

7.3.9.3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两个各有利弊

7.4 Personality 人格

7.4.1 Psychodynamic Theories 精神动力学理论 -- Sigmund Freud

ID 本我 -- 以自己的快乐为原则 -- unconscious

Ego 自我 -- 社会原则 -- conscious

Superego 超我 -- Inner Justice -- unconscious

* 注:这个和Moral Development很像

Defense Mechanism 防御机制

Repression / Suppression 压抑 -- 战争回忆 -> 让它进潜意识不想想起来
Projection 投射 -- 不喜欢老板 -> 说成老板不喜欢他
Displacement 置换 -- lyz生别人气 -> 把气撒我头上
Reaction Formation 反向 -- 傲娇
Regression 退行 -- 小时候收到一些伤害 -> 某些行为像小孩
Rationalization 合理化 -- 为不想刷题找正当借口 -- 刷题无用论
Identification 同一性 -- 工作中被排挤 -> 信教来找到自己的归属
Sublimation 升华 -- 自己喜欢却不被社会认可的东西,想办法让社会认可 e.g. Aggressive -> 拳击运动
Intellectualization 理智化 -- 一个人的老公出轨 -> 她在他出车祸以后会很冷静

Psychosexual Stages 性心理发展期 (泛性论 -- 感到愉悦感)

0-1 -- 口腔 Mouth
2-3 -- 肛门 Anus
4-5 -- 生殖器 Genitals
6-12 -- 潜伏期 None
Puberty Onward -- 生殖 Genitals

Carl Jung's Analytical Psychology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Personal Unconscious 个体潜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 集体潜意识
Archetype 原型 -- e.g. 鸟 -> 身体+2翅膀
Introverts 内倾型人格
Extroverts 外倾型人格

Adler's Individual Psychology

Striving for Superiority 追求卓越 -- Better
Compensation 补偿 -- 一个领域不行,另外一个领域行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的观点 -- Operate Conditioning, "Skinner's Idea Applied to Personality" -- e.g. 说笑话 -> 大家开心 -> 受鼓舞 -> 越来越外向

Bandura'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 社会意识理论

Obervational Learning 观察学习

Model

Self-efficacy -- 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Rotter's Locus of control theory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 和第九章的Attribution相关

Internal -- 内控的 -- 认为很多原因和自己相关
External -- 外控的 -- 认为很多事情是由外部控制

Culture & Personality 文化的影响

Individualism 个体主义 -- 自我中心
Collectivism 集体主义 -- 集体利益

Reciprocal Determinism 交叉控制论 -- 环境、认知、行为 共同决定

Roger's Person Centered Theory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和第八章中的疗法有关,这里关系不大)

Self-concept 自我概念 -- 自己认识到的自己

Congruence & Incongruence 一致与不一致 -- 如果自我概念和现实中的自我不一致,就会出现问题

Unconditional Positive Attention -- 无条件积极关注

Trait Theory 特质理论

Trait 特质 -- 对于人来说基本上不变的东西叫做特质,与之相对的有性格、价值观, etc. 这些是会变的

Surface Traits 表面特质
Source Traits 根源特质

Cattell 提出了 16PF --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The Big Five: OCEAN 大五人格量表

Openness 开放性 -- 接受新的东西 -- Creative, artistic, curious, imaginative
Conscientiousness 负责 -- Organized, Reliable, Neat, Ambitious
Extraversion 外倾 -- Talkative, Optimistic, Sociable, Affectionate
Agreeableness 宜人性 -- Good-natured, trusting, Helpful
Neuroticism 神经性 -- 情绪波动大

Eysenck's Theory -- 将每个Trait再细分

Measuring Personality 人格的测定

Self-Report Inventories 自称量表 -- 自己填问卷

MMPI 明尼苏达多方面个性一览表 -- 看精神病患的指标的

Projective Tests 投射实验 -- 精神动力学派用的 -- e.g. 画张画我们来分析分析

Rorschach Inkblot 罗夏墨迹实验 -- 是个墨点,五个白底黑字,五个黑底白字,问看到了什么,判断有没有病
TAT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主题统觉测验


Unit 8 Clinical Psychology 临床心理学

其他的小知识点

Normality & Abnormality 正常与反常 -- 是一种连续体

文化相对性标准

少见标准

不舒服标准

精神疾病标准 -- 有一本小手册

适应不良标准 -- 影响了日常生活

Diagnostic &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 心理疾病症状统计手册

有症状

没有原因

没有疗法

Clients 来访者 -- 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

Psychologists -- 只能咨询,不能处方

Psychiatrists -- 有处方权

Disorders 病

Schizophrenic Disorders 精神分裂症

Symptoms 症状

Delusions & Irrational Thought 妄想和非理性思维
Deterioration of Adaptive Behavior 适应性为恶化
Hallucinations 幻觉 -- e.g. 幻听/幻视
Disturbed Emotion 不安情绪

分类

Paranoid Type 偏执型
Catatonic Type 紧张型
Disorganized Type 错乱型

Etiology 成因

Genetic Vulnerability 遗传
Dopamine Hypothesis 多巴胺假说 -- 多巴胺过量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in the Brain -- 脑结构出问题 e.g. 脑室(Ventricle)增大
Neurodevelopmental Hypothesis -- 在成长过程中脑部受到过损伤显现出来
Expressed Emotion 高情绪表达 -- 更容易导致精神分裂

Anxiety Disorders 焦虑性障碍

分类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广泛性焦虑障碍
Phobic Disorder 恐惧症 -- e.g. Little Albert实验后的小孩
Agoraphobia 广场恐惧症 -- 害怕在空旷的、公共场所
Social Phobia 社交恐惧症
Special Phobia 特殊恐惧症 -- 即除了上面的俩
Panic Disorder 惊恐障碍 -- 更深程度的Phobia
Obsessive-Compulsion Disorder (OCD) 强迫症
Compulsion -- 不停地要做一件事 -- Reduce Anxiety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创伤后应激反应 -- 不断回忆/回避/敏感

Etiology 成因

遗传
Conditioning & Learning
Cognitive Factors -- 自己认知上认为有害
Stress - 压力

Mood Disorders 情绪障碍

分类

Unipolar 单极情绪障碍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重度抑郁症
Dysthymic Disorder 轻郁症
Bipolar 双击情绪障碍
Manic Depressive Disorder 躁郁症(重度)
Cyclothymic Disorder 循环性情绪障碍

Symptoms(见图)

Etiology 成因

遗传
Serotonin 血清素
Norepinephrine 去甲肾上腺素
Cognitive Factors 认知因素

Somatization Disorder 躯体化障碍 -- 身体没啥问题,心理因素

分类

Conversion Disorder 转换障碍 -- e.g. 心理导致看不见
Hypochondriasis 疑病症 -- 没病觉得自己有病

Etiology 成因

Personality Factors
Cognitive Factors
喜欢被照顾 -- Sick Role

Dissociative Disorder 分离性障碍

分类

Dissociative Amnesia 分离性健忘症 -- 忘记一些东西
Dissociative Fugue 分离性神游 -- 不知道为什么在一个地方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多重人格障碍

Etiology 成因

逃避失败
儿时的情绪剧烈波动 -- Emotional Trauma

Eating Disorder 进食障碍

分类

Anorexia Nervosa 神经性食欲缺乏 -- 厌食症
Bulimia Nervosa 暴食症 -- hypothalamus 下丘脑损伤

Etiology 成因

遗传
hypothalamus 下丘脑
Personality -- 完美主义
Cultural Values 审美
Cognitive Factors 认知 -- 怕胖

Personality / Character Disorder (PD)

Paranoid PD 偏执型 -- 多疑

Schizotypal PD 分裂型 -- 古怪、社会关系脱离

Histrionic PD 表演型 -- 寻求注意

Narcissistic PD 自恋型 -- 妄自尊大

Avoidant PD 回避型 -- 脱离社会

Dependent PD 依赖性 -- 依附他人

Obsessive-compulsive PD 强迫症

Borderline PD 边缘型 -- 人际不良、情绪不稳定

Antisocial PD -- 违法犯罪、没有同理心

Culture-bound Disorders 和文化相关的Disorder -- e.g. 非洲部落吃人肉

Treatments 疗法

Insight Therapies 顿悟治疗法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 -- 探索潜意识、分析

Humanistic 人本心理学 -- Roger -- Client-Centered Therapy 来访者中心疗法

自助,少量引导,倾听
Genuineness 真诚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无条件关注
Empathy 共情
Resistance 阻抗 (不那么熟的时候)
Transference 移情 e.g. 当作灵魂伴侣/爱上了

Group Therapy 团体治疗 -- 心理咨询师是组织者 -- 让来访者觉得他们并不孤单 -- 不帮互助

Behavior Therapies 行为主义疗法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 Joseph Wolpe 系统脱敏法

列出Anxiety Hierarchy
先习得肌肉放松
一边想想恐惧的东西一边放松

Exposure Therapy 暴露疗法 -- e.g. 怕水?直接扔水里

Aversion Therapy 厌恶疗法 -- Conditioning (CS + 不好的UCS)

Token Economy 代币制疗法 -- e.g. 奖励小红花

Social Skills Training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认知行为学

ABC Theory -- 悲观情绪是由于想法产生的

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合理情绪疗法 -- 改变悲观的Believes

Biomedical Therapies 用药

Antipsychotic Drugs 抗神经病药

Antidepressant Drugs 抗抑郁药

Mood Stabilizers 心境稳定剂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电休克治疗

Unit 9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

Attribution 归因

Internal, External Attributions 内/外归因

Weiner's Model of Attributions for Success & Failure 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模型

Bias in Attribution 归因偏差

Actor-Observer Bias 观察者偏差 /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基本归因错误 -- 无意中更重视internal, 忽略external

Defensive Attribution 防御性归因

Self-Serving Bias 自我服务偏差

Culture & Attributional Tendencies

Individualism 个体主义
Collectivism 集体主义

False Consensus Effect 错误共识效应 -- e.g. 暗恋了很久,以为别人也喜欢你

Just-world Hypothesis 公平世界假设 -- 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Halo Effect 光环效应 -- e.g. 以貌取人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证预言 -- expectation会影响自己/别人的行为

Attitude 态度

Persuasion Process 说服过程 -- who, what, by what means, to whom

Classical Conditioning in Advertising -- e.g. 做化妆品(CS)广告请美女(UCS) -> 认为化妆品会好看

Persuade Model

Central Route 中央路线 -- 逻辑、理性 e.g. 买大件

Peripheral Route 边缘路线 -- 服从感性 e.g. 买口香糖

Conformity, Compliance & Obedience 从众、顺从、服从

Conformity 从众 -- 别人瞎说,我也瞎说 -- Dissenter(持异议者)的出现会削弱效果

Obedience 服从 -- 服从命令

Milgram's Experiment on Obedience

内容:让被试去电击别人
原因:权威型、责任分散、看不到受痛苦的人

Stanford Prison Simulation 斯坦福监狱实验

内容:人分成两组,一组演囚犯,一组演狱警,用编号称呼
Deindividuation 去个性化 -- 做平时不会做的事情
Anonymity 匿名性

Compliance 顺从

Foot in the door effect 登门槛效应 -- 得寸进尺效应 --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Door in the face effect 留面子效应 -- 得尺先进存效应 -- 先提个大要求,不行,再提个小要求(讨价还价)

Group Influences

Social Facilitation 社会促进 -- 有其他人的时候更加兴奋了

Social Inhibition 社会抑制 -- 有其他人的时候更加紧张了

Social Loafing 社会惰化 -- 责任分散了 e.g. 小组作业搭便车

Bystander Effect 旁观者效应 -- 因为责任分散 "为什么不让别人做"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分散

Groupthinking 群体思维

Group Cohesiveness 群体凝聚力

Group Polarization 群体极化 -- 群体凝聚力越强越可能发生 -- e.g. 大家一起想偏了

In-group/out-group Bias 内外群体偏见

Superordinate Goals 最高目标 -- 设定最高目标可以解决外群体偏见,因为有了个“更大的外群体” -- e.g. 国共合作 -> 抗日

Social Trap 社会陷阱

Prisoner's Dilemma 囚徒困境 -- 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

Ethnocentrism 民族优越感

Bias, Prejudice & Discriminations

Prejudice 偏见

Discrimination 歧视

Scapegoat Theory 替罪羊理论 -- e.g. 撒气找替罪羊 (防御机制中的Displacement)

Mere-exposure Effect 曝光效应 -- 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次数越多,印象越好

Altruism & Aggression

Altruism 利他主义

Aggression 攻击性

Instrumental Aggression 工具性攻击 -- 为了达到目标

Hostile Aggression 敌意性攻击 -- 由情感趋势

Frustration Aggression Hypothesis 挫折-攻击假说 e.g. 报复社会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外表吸引力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人际吸引力

Matching Hypothesis 匹配假设

Similarity Effects 相似原则

Reciprocity Effects 互惠原则

Self-disclosure 自我暴露 -- 刚交朋友时要适当地说一些自己的事情让关系进一步

Halo Effect 光环效应 -- 见Attribution Bias

单词

Eng zh-cn Eng zh-cn
Appraisal 评估 Puberty 青春期
Genitals 生殖器 Schema (认知)原型
Concordance Rate 一致性
最后修改:2023 年 08 月 21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